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hydroxy-3,5-dimethyl-1-S-methylisothiocarbamoyl-2-pyrazolinium iodide | 1239998-15-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hydroxy-3,5-dimethyl-1-S-methylisothiocarbamoyl-2-pyrazolinium iodide
英文别名
HDMCPI
5-hydroxy-3,5-dimethyl-1-S-methylisothiocarbamoyl-2-pyrazolinium iodide化学式
CAS
1239998-15-2
化学式
C7H14N3OS*I
mdl
——
分子量
315.178
InChiKey
NMNZXNBSCIWJK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9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1
  • 拓扑面积:
    59.68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3-氨基吡唑衍生物合成的结构和机理方面的理论研究
    摘要:
    通过X射线分析和光谱技术确定了5-羟基-3,5-二甲基-1- S-甲基异硫代氨基甲酰基-2-吡唑啉碘化物(HDMCPI)的结构,其为3-氨基吡唑衍生物的环状中间体。在碱性水溶液中处理HDMCPI时,出乎意料地产生了4-乙酰基3(5)-氨基-5(3)-甲基吡唑(AAMP)。通过1 H和13监测HDMCPI的反应13 C NMR光谱。结果表明,酮亚胺互变异构体是唯一的互变异构形式。密度泛函理论解释了酮亚胺互变异构体的自发形成,其存在是在碱性介质中生成碳负离子的主要条件。碳负离子进一步进行环化并消除MeSH,从而产生AAMP。在乙酰丙酮与硫代氨基脲代替S-甲基异硫代氨基脲的反应中,没有痕量的AAMP。该结果可以归因于互变异构平衡中不存在酮亚胺形式,这将为亲核攻击和进一步环化提供碳负离子的形成。
    DOI:
    10.1016/j.tet.2010.05.093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丙酮S-甲基异硫氨基脲盐酸盐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08h, 以10 g的产率得到5-hydroxy-3,5-dimethyl-1-S-methylisothiocarbamoyl-2-pyrazolinium iodide
    参考文献:
    名称:
    3-氨基吡唑衍生物合成的结构和机理方面的理论研究
    摘要:
    通过X射线分析和光谱技术确定了5-羟基-3,5-二甲基-1- S-甲基异硫代氨基甲酰基-2-吡唑啉碘化物(HDMCPI)的结构,其为3-氨基吡唑衍生物的环状中间体。在碱性水溶液中处理HDMCPI时,出乎意料地产生了4-乙酰基3(5)-氨基-5(3)-甲基吡唑(AAMP)。通过1 H和13监测HDMCPI的反应13 C NMR光谱。结果表明,酮亚胺互变异构体是唯一的互变异构形式。密度泛函理论解释了酮亚胺互变异构体的自发形成,其存在是在碱性介质中生成碳负离子的主要条件。碳负离子进一步进行环化并消除MeSH,从而产生AAMP。在乙酰丙酮与硫代氨基脲代替S-甲基异硫代氨基脲的反应中,没有痕量的AAMP。该结果可以归因于互变异构平衡中不存在酮亚胺形式,这将为亲核攻击和进一步环化提供碳负离子的形成。
    DOI:
    10.1016/j.tet.2010.05.0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III) complex with N2O2-thiosemicarbazidato and azide ligands. Synthesis mechanism,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作者:Büşra Kaya、Bahri Ülküseven、Onur Şahin、Zarife Sibel Şahin
    DOI:10.1016/j.molstruc.2019.04.079
    日期:2019.9
    4-methoxy-salicylaldehyde in presence of Fe(ClO4)3 and NaN3 resulted in a mixed ligand complex, [Fe(L)N3], where L is N2O2-chelating thiosemicarbazidato ligand formed by template condensation. The first iron complex of the thiosemicarbazidato structure bearing a nitrogen ligand instead of chlorine in the 5th coordination site of iron(III)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摘要 在 Fe(ClO4)3 和 NaN3 存在下,乙酰丙酮-S-甲基-硫脲和 4-甲氧基-水杨醛反应生成混合配体复合物 [Fe(L)N3],其中 L 是 N2O2 螯合硫脲配体通过模板缩合。使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方法表征了硫脲结构的第一个配合物,在 (III) 的第 5 配位位上带有氮配体而不是。晶体学分析清楚地揭示了(III)中心的方形字塔环境。为了支持和比较实验数据,使用 DFT-B3LYP 方法进行了分子几何、振动频率、NMR 化学位移、分子静电势面和 HOMO-LUMO 能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