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fluorophenyl)amino-4-(4-fluorophenyl)imino-2-petene | 1046158-5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fluorophenyl)amino-4-(4-fluorophenyl)imino-2-petene
英文别名
——
2-(4-fluorophenyl)amino-4-(4-fluorophenyl)imino-2-petene化学式
CAS
1046158-53-5
化学式
C17H16F2N2
mdl
——
分子量
286.324
InChiKey
OVEZTZGJAVUQS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07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24.3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zirconium chloride-tetrahydrofuran 、 2-(4-fluorophenyl)amino-4-(4-fluorophenyl)imino-2-petene 在 n-BuLi 作用下, 以 正己烷甲苯 为溶剂, 以51%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多功能 β-二酮亚胺配体的锆配合物:合成、结构和乙烯聚合
    摘要:
    以1:2摩尔比的ZrCl4·2THF与相应配体的锂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对称或不对称β-二酮亚胺配体的锆配合物(2c、2d、2f、2g、2h、2i)。X 射线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 2d 和 2g 在锆中心周围采用扭曲的八面体几何形状。当甲基铝氧烷 (MAO) 用作助催化剂时,这些配合物对乙烯聚合具有中等活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空间和电子效应对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以及所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MWD)有相当大的影响。将吸电子CF3基团引入配体中的苯基导致催化活性显着增加,在所研究的配合物中,配合物2f (p-CF3) 的催化活性最高,为7.45 × 105 g PE/mol-Zr·h。配合物 2a-d 可以生产在分子量测量条件下几乎不溶于十氢萘或 1,2-二氯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然而,具有宽 MWD 的聚乙烯可以由配合物 2g-i 提供,这可能是由于引入了庞大的不对称配
    DOI:
    10.1016/j.jorganchem.2008.08.024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丙酮4-氟苯胺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0%的产率得到2-(4-fluorophenyl)amino-4-(4-fluorophenyl)imino-2-pe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苯乙烯配位聚合中链转移到甲苯。
    摘要:
    链转移反应对于配位聚合在催化效率,分子量调节和链结构控制方面非常重要。迄今为止,链转移至H2和Al,Mg和Zn烷基化合物以及β-H消除是常见的模式。现在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向甲苯的链转移。通过将氟原子引入β-二酮亚胺配体,苯乙烯(St)配位聚合的惰性催化体系被转移到高活性体系中。活性随着配体中氟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有St负载,但所得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却非常低(Mn = 2000-6600 Da),每个活性物种最多可得到121条链。通过DFT模拟,MALDI-TOF MS对机理进行了研究,
    DOI:
    10.1002/anie.2019146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β-Diketiminate aluminium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yclic esters
    作者:Shaogang Gong、Haiyan Ma
    DOI:10.1039/b802638f
    日期:——
    tetrahedral geometry. Attempt to synthesize β-diketiminate aluminium alkoxide complexes by the reactions of monochloride complex “(BDI-2a)AlMeCl” (4) with alkali salts of 2-propanol gave unexpectedly an aluminoxane [(BDI-2a)AlMe]2(μ-O) (7) 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Complexes 3a–m and [(2,6-iPr2C6H3NCMe)2HC]AlEt2 (8) were found to catalyze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ROP) of ε-caprolactone
    铝系列 烷基β-二酮对称或不对称的二元络合物(BDI)AlEt 2(3a–m)配体(BDI)框架是从三乙基铝和相应的β-二酮亚胺的反应中获得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了铝配合物3k的单体结构,表明铝中心是由两个氮 螯合二酮的供体 配体和两个乙基的四面体几何形状扭曲。尝试通过一化物络合物“((BDI- 2a)AlMeCl”(4)与碱属盐的反应)合成β-二酮化铝醇盐络合物2-丙醇出人意料地得到了铝氧烷[(BDI- 2a)AlMe] 2(μ-O)(7),其特征在于X射线衍射方法。发现配合物3a–m和[(2,6- i Pr 2 C 6 H 3 NCMe)2 HC] AlEt 2(8)催化H2O3的开环聚合(ROP)。ε-己内酯适度活动。辅助的空间和电子特性配体对相应的铝配合物的聚合性能有重要影响。在电子对位引入给电子取代基芳基 响在 配体导致催化活性明显降低。络合物3h在所研究的铝络合物中显示出最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