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3-(1-benzyloxy-6,7-methylenedioxynaphthyl)]-2-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 | 628328-7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3-(1-benzyloxy-6,7-methylenedioxynaphthyl)]-2-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2-Hydroxy-3-methoxy-6-(8-phenylmethoxybenzo[f][1,3]benzodioxol-6-yl)benzoic acid
6-[3-(1-benzyloxy-6,7-methylenedioxynaphthyl)]-2-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628328-73-4
化学式
C26H20O7
mdl
——
分子量
444.441
InChiKey
HLDWZGXUNNVKC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94.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硫酸二甲酯6-[3-(1-benzyloxy-6,7-methylenedioxynaphthyl)]-2-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sodium hydroxide苄基三丁基氯化铵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7%的产率得到methyl 6-[3-(1-benzyloxy-6,7-methylenedioxynaphthyl)]-2,3-dimeth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12-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的全合成及其四级碱基的抗肿瘤活性:一种由2-苯并呋喃基-1-四氢萘酮衍生物经由萘醌一肟合成12-烷氧基苯并[c]菲啶碱的有效途径。
    摘要:
    描述了从整叶西兰花(Bocconia integrifolia)中分离的12-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的简明全合成。该合成的特征是通过萘醌一肟11作为关键化合物,可高效合成12-烷氧基苯并[c]菲啶骨架。从7-甲氧基-2-甲基苯并[b]呋喃(9)开始,合成了3-芳基-1-四氢萘酮10,然后芳构化为3-芳基-1-萘酚17。呋喃环被氧化裂解后,碱性萘酚22的亚硝化得到萘醌11。11的还原环化形成苯并[c]菲啶骨架。内酰胺部分在23中脱氧得到正碱基32,甲基32在还原条件下甲基化得到目标二氢碱基6(从苯并呋喃9提取23步,总产率为10%)。相应的四元碱基7对癌细胞系显示出中等的抗肿瘤活性。NCI-H460:IC50 4.5 microM; MDA-MB-231:IC50 1.2 microM。通过将7与白屈菜红碱(35)(IC50 5.3 microM)进行比较,将甲氧基引入苯并[c]菲啶骨架
    DOI:
    10.1039/b304216m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12-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的全合成及其四级碱基的抗肿瘤活性:一种由2-苯并呋喃基-1-四氢萘酮衍生物经由萘醌一肟合成12-烷氧基苯并[c]菲啶碱的有效途径。
    摘要:
    描述了从整叶西兰花(Bocconia integrifolia)中分离的12-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的简明全合成。该合成的特征是通过萘醌一肟11作为关键化合物,可高效合成12-烷氧基苯并[c]菲啶骨架。从7-甲氧基-2-甲基苯并[b]呋喃(9)开始,合成了3-芳基-1-四氢萘酮10,然后芳构化为3-芳基-1-萘酚17。呋喃环被氧化裂解后,碱性萘酚22的亚硝化得到萘醌11。11的还原环化形成苯并[c]菲啶骨架。内酰胺部分在23中脱氧得到正碱基32,甲基32在还原条件下甲基化得到目标二氢碱基6(从苯并呋喃9提取23步,总产率为10%)。相应的四元碱基7对癌细胞系显示出中等的抗肿瘤活性。NCI-H460:IC50 4.5 microM; MDA-MB-231:IC50 1.2 microM。通过将7与白屈菜红碱(35)(IC50 5.3 microM)进行比较,将甲氧基引入苯并[c]菲啶骨架
    DOI:
    10.1039/b304216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12-methoxydihydrochelerythrine and anti-tumour activity of its quaternary base: toward an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for 12-alkoxybenzo[c]phenanthridine bases via naphthoquinone monooxime from 2-benzofuranyl-1-tetralone derivative
    作者:Toshiko Watanabe、Yoshiaki Ohashi、Rie Yoshino、Naoko Komano、Miyuki Eguchi、Sakiko Maruyama、Tsutomu Ishikawa
    DOI:10.1039/b304216m
    日期:——
    features an efficient route to a 12-alkoxybenzo[c]phenanthridine skeleton via naphthoquinone monooxime 11 as a key compound. Starting from 7-methoxy-2-methylbenzo[b]furan (9), 3-aryl-1-tetralone 10 was synthesised, followed by aromatisation to 3-aryl-1-naphthol 17. After oxidative cleavage of the furan ring, basic nitrosation of naphthol 22 gave the naphthoquinone 11. The benzo[c]phenanthridine skeleton
    描述了从整叶西兰花(Bocconia integrifolia)中分离的12-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的简明全合成。该合成的特征是通过萘醌一肟11作为关键化合物,可高效合成12-烷氧基苯并[c]菲啶骨架。从7-甲氧基-2-甲基苯并[b]呋喃(9)开始,合成了3-芳基-1-四氢萘酮10,然后芳构化为3-芳基-1-萘酚17。呋喃环被氧化裂解后,碱性萘酚22的亚硝化得到萘醌11。11的还原环化形成苯并[c]菲啶骨架。内酰胺部分在23中脱氧得到正碱基32,甲基32在还原条件下甲基化得到目标二氢碱基6(从苯并呋喃9提取23步,总产率为10%)。相应的四元碱基7对癌细胞系显示出中等的抗肿瘤活性。NCI-H460:IC50 4.5 microM; MDA-MB-231:IC50 1.2 microM。通过将7与白屈菜红碱(35)(IC50 5.3 microM)进行比较,将甲氧基引入苯并[c]菲啶骨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