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系列新的手性
吡啶基脯
氨酸
吡啶酸酯(RPyProR)
配体及其相应的
三氟甲磺酸铁(II)和
氯化物络合物。
配体具有NN'O配位基序,这是在非血红素
铁酶与所谓的2-His-1-羧化物面部三联征的活性位点中发现的。这些
配体对
铁的配位行为证明取决于抗衡离子(
氯离子或
三氟甲磺酸根),结晶条件(配位或非配位溶剂)以及配位体上取代基的存在。与Fe(II)(OTf)2结合,形成[Fe(L)2 ](OTf)2类型的配位饱和配合物形成其中
配体采用子午配位模式。在非配位溶剂中使用FeCl 2会生成具有子午线N,N',O
配体的5位配位配合物[Fe(L)(Cl)2 ]。这些配位化合物从配位溶剂中结晶会生成6位配位的[Fe(L)(solv)(Cl)2 ]配位化合物(solv =
甲醇或
乙腈),其中N,N',O
配体在面部被配位方式。对于RPyProR
吡啶环上带有6-Me取代基的
配体,溶剂配位以及相应的
配体重排可通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