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enzylperimidine | 27310-9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enzylperimidine
英文别名
1-benzyl-1H-perimidine
1-benzylperimidine化学式
CAS
27310-93-6
化学式
C18H14N2
mdl
——
分子量
258.323
InChiKey
GBKRMIILRHCQS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溶解度:
    1.7 [u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15.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benzylperimidine氢氧化钾 、 sodium azide 、 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5h, 生成 11-benzyltetrazolo<1,5-a>pe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pleiadiene的杂环类似物。55. 2-叠氮基亚哌啶类:四唑形式的稳定性
    摘要:
    DOI:
    10.1007/bf00503669
  • 作为产物:
    描述:
    呸啶氯化苄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1-benzylpe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杂环卡宾形成诱导的荧光和比色din衍生物对氟的比色传感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2个perimidinium衍生物(1和2)被设计,合成和开发作为与F高效荧光和比色chemodosisensors -在DMSO或更具竞争力培养基(包含10%水DMSO)。在F的存在- ,的黄色和非荧光溶液1/2变为无色并表现出强烈的蓝色荧光。这种独特的光谱行为1/2朝向˚F -归因于N-杂环卡宾的被F去质子化形成-,立即与水反应生成无色和荧光状甲醇。有趣的是,发现该甲醇中间体是不稳定的,并且进一步进行氧化还原歧化以生成另外两种光学改变的化合物。实验中已仔细确认了所有提出的用于感测过程的机制。
    DOI:
    10.1002/chem.2014048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Pd(II) 1-alkylperimidine complexes a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suzuki reactions involving arylchlorides
    作者:?. �zdemir、B. Al�c�、N. G�rb�z、B. �etinkaya、E. �etinkaya
    DOI:10.1007/s11173-005-0011-8
    日期:2005.2
    Heat effects of formation of nickel(II) hydroxypropylenediaminetetraacetate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at 298.15 K and the ionic strength I = 0.1, 0.5, and 1.0(KNO3) by the direct calorimetric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ation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data on related compounds.
    首次在298.15 K和离子强度I = 0.1、0.5和1.0(KNO3)下,通过直接量热法测定镍(II)羟基丙二胺四乙酸形成的热效应。计算了相应的标准热力学络合特征。将所得结果与已发表的相关化合物数据进行了比较。
  • Konstantinchenko, A. A.; Pozharskii, A. F., 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3, vol. 29, # 7.2, p. 1191 - 1194
    作者:Konstantinchenko, A. A.、Pozharskii, A. F.
    DOI:——
    日期:——
  • Kurasov, L. A.; Posharskii, A. F.; Kuz'menko, V. V.,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1, vol. 17, p. 1735 - 1738
    作者:Kurasov, L. A.、Posharskii, A. F.、Kuz'menko, V. V.
    DOI:——
    日期:——
  • KONSTANTINCHENKO, A. A.;LYASHENKO, P. I.;POZHARSKIJ, A. F., XIMIYA GETEROTSIKL. SOEDIN., 1981, N 8, 1114-1117
    作者:KONSTANTINCHENKO, A. A.、LYASHENKO, P. I.、POZHARSKIJ, A. F.
    DOI:——
    日期:——
  • KURASOV, L. A.;POZHARSKIJ, A. F.;KUZMENKO, V. V., ZH. ORGAN. XIMII, 1981, 17, N 9, 1944-1947
    作者:KURASOV, L. A.、POZHARSKIJ, A. F.、KUZMENKO, V. V.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