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一种含锌的酶类,在机体内具有较高的器官特异性分布,尤其在肝脏中最为丰富。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ADH能够催化乙醇(酒精)代谢。
化学性质乙醇脱氢酶为类白色的冻干粉状物,能溶于水。其pI值约为5.4,最适pH值范围为8.6-9.0(进行乙醇氧化)或7.0(进行醛还原)。在近中性的高浓度纯水中,该酶可在约5℃下稳定存在几天;但在酸性(pH低于6.0)和碱性(pH大于8.5)溶液中不稳定。稀释的溶液中加入谷胱甘肽、半胱氨酸或血清白蛋白可提高其稳定性;含有蔗糖及磷酸盐的冻干粉在4℃条件下储存六个月后活力降低10%;而含有磷酸盐的结晶悬浮液在同样条件下的活力则降低40%。该酶的激活剂包括巯基乙醇、二巯基苏糖醇、半胱氨酸和重金属螯合剂,而抑制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和巯基试剂。
酶反应酶反应为:醇 + 辅酶I → 醛或酮 + 还原辅酶I
用途乙醇脱氢酶可用于测定乙醇含量及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在临床诊断方面,它有助于检测糖尿病、肝坏死和酒精中毒,还用于鉴定脱羧酶以及定性检测辅酶I及还原辅酶I。
分子结构与特性乙醇脱氢酶是一种分子量为141kDa的四聚体,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的活性位点含有一个锌原子,并具有两个反应性巯基和一个组氨酸残基。等电点范围为5.4-5.8,最适pH值为8.6-9.0。
底物与抑制剂该酶主要与酵母乙醇脱氢酶最易发生反应,随着醇体积的增加或减少,其活性降低。对支链醇和仲醇的反应活性也相对较低。
抑制剂包括能与游离巯基反应的化合物,如N-烷基马来酰亚胺和碘乙酰胺;锌螯合剂,例如1,10-菲咯啉、8-羟喹啉、2,2′-联吡啶以及硫脲;底物类似物抑制剂,包括β-NAD类、嘌呤和嘧啶衍生物、氯乙醇及氟乙醇。吸光系数:E₁% = 14.6(水,280nm)
生产方法以马肝为原料,绞碎后提取上清液,并用硫酸铵进行分级沉淀获取粗品,随后通过透析和重结晶步骤最终得到纯化的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