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iperidinium 2-methoxybenzenecarbotelluroate | 111289-4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iperidinium 2-methoxybenzenecarbotelluroate
英文别名
——
piperidinium 2-methoxybenzenecarbotelluroate化学式
CAS
111289-44-2
化学式
C5H11N*C8H8O2Te
mdl
——
分子量
348.899
InChiKey
BRVCVSYGCNODT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38.3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酰基碲化物:(2-MeOC6H4CO)2Te 的合成、结构和 NBO 分析——与其硫和硒同系物的比较。[MgBr][R(C=Te)O]盐的首次观察。
    摘要:
    通过芳烃碳碲酸钠或钾与酰氯在乙腈中的反应,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制备了一系列芳族二酰基碲化物。对2-甲氧基苯甲酸酐和双(2-甲氧基苯甲酰基)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进行了X射线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双(2-甲氧基苯甲酰基)碲化物的两个 2-MeOC(6)H(4)CO 部分几乎是平面的,两个甲氧基氧原子分子内配位到 C(11)-Te(11) 两侧的中心碲原子)-C(22) 平面。相比之下,氧和硫同系物 (2-MeOC(6)H(4)CO)(2)E (E = O, S) 表明两个甲氧基氧原子之一与羰基氧原子接触基团连接在同一个苯环上。MO计算得到的二(2-甲氧基苯甲酰基)硒化物的结构类似于碲同系物而不是相应的氧和硫同系物。二(芳酰基)碲化物与格氏试剂的反应导致形成碲羧基镁配合物 [MgBr][R(C=Te)O]。
    DOI:
    10.3390/molecules140725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llurocarboxylic Acid Salts and Bis(acyl) Ditellurides
    作者:Takeaki Kakigano、Takahiro Kanda、Masaru Ishida、Shinzi Kato
    DOI:10.1246/cl.1987.475
    日期:1987.3.5
    The reaction of bis(acyl) tellurides with primary or secondary amines or potassium ethanolate yielded the corresponding tellurocarboxylic acid salts, which are readily oxidized with iodine or 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to afford novel bis(acyl) ditellurides.
    双(酰基)化物与伯胺或仲胺或乙醇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羧酸盐,这些盐很容易被苯磺酰氯氧化,从而得到新型的双(酰基)二化物。
  • KAKIGANO TAKEAKI; KANDA TAKAHIRO; ISHIDA MASARU; KATO SHINZI, CHEM. LETT.,(1987) N 3, 475-478
    作者:KAKIGANO TAKEAKI、 KANDA TAKAHIRO、 ISHIDA MASARU、 KATO SHINZ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