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II)(tris(2-pyridylmethyl)amine)(CN)](1+) | 285141-3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II)(tris(2-pyridylmethyl)amine)(CN)](1+)
英文别名
——
[Cu(II)(tris(2-pyridylmethyl)amine)(CN)](1+)化学式
CAS
285141-34-6
化学式
C19H18CuN5
mdl
——
分子量
379.931
InChiKey
LKMHKVJKKJHTC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铜(ii)-烷基过氧配合物的反应活性†
    摘要:
    铜(II)配合物1a和1b,由三齿配体bpa [双(2-吡啶基甲基)胺]和四齿配体tpa [三(2-吡啶基甲基)胺]分别与 异丙苯氢过氧化物 (CmOOH)在以下情况下 三乙胺在CH 3 CN中提供相应的铜(II)枯基过氧配合物2a和2b,已通过共振拉曼光谱和使用18 O标记的CmOOH的ESI-MS分析确认了其形成。紫外可见光谱和ESR光谱以及DFT计算表明,在低温(-90°C)下,2a具有5坐标方锥体结构,在赤道位置包含CmOO- ,在轴向位置包含一个溶剂分子。失去了轴向溶剂配体的四坐标方平面结构在较高温度(高于0°C)下占主导地位。复合体2b另一方面,具有典型的三角双锥体结构和三脚架四齿tpa配体,其中枯基过氧配体占据轴向位置。枯基过氧铜(II)络合物2a和2b在环境温度下均相当稳定,但在较高的温度(60°C)下在CH 3 CN中分解。详细的产品分析和DFT研究表明,自分解涉及过氧部
    DOI:
    10.1039/c1dt10656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vity Studies on Fe<sup>III</sup>−(O<sub>2</sub><sup>2-</sup>)−Cu<sup>II</sup> Compounds:  Influence of the Ligand Architecture and Copper Ligand Denticity
    作者:Eduardo E. Chufán、Biplab Mondal、Thirumanavelan Gandhi、Eunsuk Kim、Nick D. Rubie、Pierre Moënne-Loccoz、Kenneth D. Karlin
    DOI:10.1021/ic700363k
    日期:2007.8.1
    enzymes which effect reductive O-O cleavage of dioxygen to water. In this report, the chemistry of four heme-peroxo-copper [FeIII-(O22-)-CuII]+ complexes (1-4), varying in their ligand architecture, copper-ligand denticity, or both and thus their 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compared in their reactivity toward CO, PPh3, acids, cobaltocene, and phenols. In 1 and 2, the copper(II) ligand is N4-tetradentate
    血红素-Cu / O2加合物对阐明血红素-Cu酶中发生的基本属-O2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该化学作用可实现将双氧还原为的OO裂解。在本报告中,研究了四种血红素-过氧-[FeIII-(O22-)-CuII] +配合物(1-4)的化学性质,它们的配体结构和/或-配体密度或两者均不同,因此其结构和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比较了它们对CO,PPh3,酸,茂和的反应性。在图1和图2中,(II)的配体是N4-四齿的,并且过氧单元与(III)侧接,并与(II)端接。相反,3和4包含一个N3三齿(II)配体,并且过氧单元与两个属离子侧面键合。CO从2-4“取代”过氧配体形成还原的CO-FeII和CO-CuI物种。PPh3与3和4反应,从上取代过氧化物配体,形成(卟啉)FeIII-超氧化物加CuI-PPh3。配合物2不与PPh3反应,令人惊讶的是,1不与PPh3或CO反应,对这些试剂表现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