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methyl-1,2,3,4-tetrahydrofluorene | 1092695-4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methyl-1,2,3,4-tetrahydrofluorene
英文别名
9-methyl-2,3,4,9-tetrahydro-1H-fluorene
9-methyl-1,2,3,4-tetrahydrofluorene化学式
CAS
1092695-40-3
化学式
C14H16
mdl
——
分子量
184.281
InChiKey
RMLVYNOEFJJYI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四氢呋喃 、 [Sc(trimethylsilylmethyl)2(THF)3][BPh4] 、 9-methyl-1,2,3,4-tetrahydrofluorenetr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甲苯 为溶剂, 以7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阳离子半夹心四氢芴基稀土金属络合物作为苯乙烯和丁二烯 (Co) 聚合的稳定单中心催化剂
    摘要:
    作为茚基衍生物,四氢芴基配体具有扩展的“翼展”和相当大的空间位阻。在本文中,合成了带有四氢芴基配体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并通过 NMR(1 H 和13 C)和 X 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全面表征。在被 [Ph 3 C][B(C 6 F 5 ) 4 ]活化后,所有钪配合物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用于苯乙烯的高间选择性聚合,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 ( M w / M n< 2.0),表明四氢芴基配体在聚合过程中稳定单中心活性物质方面的有益影响。此外,钪基催化体系还促进了丁二烯的 1,4-正则聚合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提供了具有高度间规聚苯乙烯嵌段和 1,4-特异性 PBD 嵌段的二嵌段共聚物。动力学研究揭示了TMS-Sc催化聚合反应率 ( r BD / r St> 300)在丁二烯和苯乙烯之间,这进一步证明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嵌段结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应力-应变实验分别研究了所选二嵌段共聚物的形貌和力学性能。
    DOI:
    10.1021/acs.inorgchem.3c00110
  • 作为产物:
    描述:
    1-(2-Phenylcyclohexen-1-yl)ethanol正丁基锂四氯化钛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67h, 以89%的产率得到9-methyl-1,2,3,4-tetrahydrofluor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钛促进的脱氧环化成9-取代的1,2,3,4-四氢芴骨架
    摘要:
    2-芳基-1-环己烯-1-甲醛与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酮缩醛的Mukaiyama羟醛反应意外地导致通过新型分子内钛促进的脱氧环化反应形成9-取代的1,2,3,4-四氢芴衍生物。通过用正丁基锂和四氯化钛连续处理相应的烯丙醇,可以高收率获得环化产物。
    DOI:
    10.1016/j.tetlet.2009.12.0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含茚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人:上海大学
    公开号:CN1139433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茚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在异戊二烯/苯乙烯聚合中的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属于热塑性弹性体橡胶合成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茚基稀土金属配合物能够有效地催化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共聚物中异戊二烯单体和苯乙烯单体含量可以调节,从而改善共聚物的热性能物理力学性能。
  • Intramolecular titanium-promoted deoxygenative cyclization to 9-substituted-1,2,3,4-tetrahydrofluorene skeleton
    作者:Syun-ichi Kiyooka、Satoshi Matsumoto、Satoshi Umezu、Ryoji Fujiyama、Daisuke Kaneno
    DOI:10.1016/j.tetlet.2009.12.090
    日期:2010.3
    The Mukaiyama aldol reaction of 2-aryl-1-cyclohexene-1-carboxaldehydes with phenyl trimethylsilyl ketene acetal unexpectedl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9-substituted-1,2,3,4-tetrahydrofluorene derivatives via a novel intramolecular titanium-promoted deoxygenative cyclization. By successive treat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allyl alcohols with n-butyllithium and titanium tetrachloride, the cyclization
    2-芳基-1-环己烯-1-甲醛与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酮缩醛的Mukaiyama羟醛反应意外地导致通过新型分子内钛促进的脱氧环化反应形成9-取代的1,2,3,4-四氢芴衍生物。通过用正丁基锂和四氯化钛连续处理相应的烯丙醇,可以高收率获得环化产物。
  • Cationic Half-Sandwich Tetrahydrofluorenyl Rare-Earth Metal Complexes as Stable Single-Site Catalysts for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Butadiene
    作者:Suting Xu、Yanchen Huo、Xiang Hu、Fei Wang、Li Pan、Xiaochao Shi
    DOI:10.1021/acs.inorgchem.3c00110
    日期:2023.3.27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ighly syndioselective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a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Mn < 2.0), suggesting the beneficial influence of tetrahydrofluorenyl ligands in stabilizing the single-site active species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Moreover, the scandium-based catalytic systems also promoted the 1,4-regular polymerization of butadiene and its copolymerization
    作为茚基衍生物,四氢芴基配体具有扩展的“翼展”和相当大的空间位阻。在本文中,合成了带有四氢芴基配体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并通过 NMR(1 H 和13 C)和 X 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全面表征。在被 [Ph 3 C][B(C 6 F 5 ) 4 ]活化后,所有钪配合物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用于苯乙烯的高间选择性聚合,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 ( M w / M n< 2.0),表明四氢芴基配体在聚合过程中稳定单中心活性物质方面的有益影响。此外,钪基催化体系还促进了丁二烯的 1,4-正则聚合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提供了具有高度间规聚苯乙烯嵌段和 1,4-特异性 PBD 嵌段的二嵌段共聚物。动力学研究揭示了TMS-Sc催化聚合反应率 ( r BD / r St> 300)在丁二烯和苯乙烯之间,这进一步证明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嵌段结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应力-应变实验分别研究了所选二嵌段共聚物的形貌和力学性能。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2-N-Fmoc-氨基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2S,4S)-Fmoc-4-三氟甲基吡咯烷-2-羧酸 黎芦碱 鳥胺酸 魏因勒卜链接剂 雷迪帕韦二丙酮合物 雷迪帕韦 雷尼托林 锰(2+)二{[乙酰基(9H-芴-2-基)氨基]氧烷负离子} 达托霉素杂质 赖氨酸杂质4 螺[环戊烷-1,9'-芴] 螺[环庚烷-1,9'-芴] 螺[环己烷-1,9'-芴] 螺-(金刚烷-2,9'-芴) 藜芦托素 荧蒽 反式-2,3-二氢二醇 草甘膦-FMOC 英地卡胺 苯芴醇杂质A 苯并[a]芴酮 苯基芴胺 苯(甲)醛,9H-芴-9-亚基腙 芴甲氧羰酰胺 芴甲氧羰酰基高苯丙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肌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环己基甘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正亮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环己基甘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Β环己基丙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O-三苯甲基丝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正亮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6-氨基己酸 芴甲氧羰基-高丝氨酸内酯 芴甲氧羰基-缬氨酸-1-13C 芴甲氧羰基-beta-赖氨酰酸(叔丁氧羰基) 芴甲氧羰基-S-叔丁基-L-半胱氨酸五氟苯基脂 芴甲氧羰基-S-乙酰氨甲基-L-半胱氨酸 芴甲氧羰基-PEG9-羧酸 芴甲氧羰基-PEG8-琥珀酰亚胺酯 芴甲氧羰基-PEG7-羧酸 芴甲氧羰基-PEG4-羧酸 芴甲氧羰基-O-苄基-L-苏氨酸 芴甲氧羰基-O-叔丁酯-L-苏氨酸五氟苯酚酯 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D-苏氨酸 芴甲氧羰基-N6-三甲基硅乙氧羰酰基-L-赖氨酸 芴甲氧羰基-L-苏氨酸 芴甲氧羰基-L-脯氨酸五氟苯酯 芴甲氧羰基-L-半胱氨酸 芴甲氧羰基-L-β-高亮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