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bipyridine manganese (II) | 16482-4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bipyridine manganese (II)
英文别名
——
2,2'-bipyridine manganese (II)化学式
CAS
16482-41-0
化学式
C10H8N2*Mn
mdl
——
分子量
211.125
InChiKey
RLCQIQVIEGCPD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5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锰(II)与2,2'-联吡啶形成三元络合物的动力学
    摘要:
    温度跳跃松弛法已用于测量速率常数和活化参数,以形成和解离锰(II)和2,2'-联吡啶(bipy)之间的1:1络合物以及联吡啶和十个取代基之间的三元络合物锰物种。根据正解离模型讨论了结果,并认为闭环可能有助于速率确定步骤。该结果证实了先前的指示,即第一配体通常对锰(II)与第二配体之间的反应动力学具有相对较小的影响。
    DOI:
    10.1039/dt9740000254
  • 作为试剂:
    描述:
    2,2-二硫代双苯甲酰胺2,2'-bipyridine manganese (II)氧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80.0 ℃ 、400.01 kPa 条件下, 反应 7.0h, 以99%的产率得到1,2-苯并异噻唑-3-酮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催化氧化制备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氧化制备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方法,以金属锰盐或者锰配合物为催化剂,在氧气或空气环境中,使胺类化合物发生氧化环合反应生成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本发明反应在使用氧气或空气作氧化剂;催化剂简单便宜,催化活性高,反应效率高;制备工艺简捷,产物选择性高,副产物少;废物少,环境友好,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公开号:
    CN113200937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tes of formation and dissociation of complexes of manganese(<scp>II</scp>) with the ligands 1,10-phenanthroline, 2,2′-bipyridine, and 2,2′2″-terpyridine in anhydrous methanol
    作者:D. J. Benton、P. Moore
    DOI:10.1039/dt9730000399
    日期:——
    Rate constants for the formation (kf) and dissociation (kd) of complexes of MnII with the ligands 1,10-phenanthroline (phen), 2,2′-bipyridine (bipy), and 2,2′,2″-terpyridine (terpy) have been measured, at low temperatures in anhydrous methanol, by the stopped-flow method. At 298·1 K and I= 0·20 mol l–1(NaClO4) : log (kf/l mol–1 s–1)(extrapolated)= 4·95, 4·24, and 3·72; ΔHf‡= 10·6 ± 0·4, 11·7 ± 0·1
    Mn II与配体1,10-咯啉(phen),2,2'-联吡啶(bipy)和2,2',2''的配合物的形成(k f)和解离(k d)的速率常数-terpyridine(terpy)的测定是在低温下于无甲醇中通过定流方法进行的。在298·1 K且I = 0·20 mol l -1(NaClO 4)时:log(k f / l mol –1 s –1)(外推)= 4·95、4·24和3·72;Δ ħ ˚F ‡ = 10·6±0·4,11·7±0·1和12·8±1·0千卡摩尔-1 ; Δ小号˚F ‡= –0·4±1·6、0·1±0·1和1·3±3·9 cal K –1 mol –1;log(k d / s –1)= 1·15、1·57和–1·33;Δ ħ d ‡ = 13·5±0·3。13·4±0·5。和13·7±0·6 kcal mol –1;和Δ小号d ‡ = -8·2±0·9,-6·4±1·9,和-18±2卡ķ
  • Kadian, R. K.; Sharma, J. L.; Garg, B. S.,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80, vol. 19, p. 819 - 821
    作者:Kadian, R. K.、Sharma, J. L.、Garg, B. S.、Singh, R. P.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Mn: MVol.D3, 16.1.31.4, page 215 - 217
    作者:
    DOI:——
    日期:——
  • Abu El-Nader, H. M.; Moussa, M. N. H.,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作者:Abu El-Nader, H. M.、Moussa, M. N. H.
    DOI:——
    日期:——
  • Ternary complexes in solution. 27.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stability of ternary complexes in solution. Mixed-ligand complexes with manganese(II) and other 3d ions
    作者:Helmut Sigel、Beda E. Fischer、Bernhard Prijs
    DOI:10.1021/ja00455a047
    日期:1977.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