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xylylene-α,α'-bis(triphenylphosphinechloride) | 23023-6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xylylene-α,α'-bis(triphenylphosphinechloride)
英文别名
o-Xylol-bis-(triphenylphosphoniumchlorid);o-Xylyl-bis-(triphenylphosphoniumchlorid);o-xylenebis(triphenyl)phosphonium chloride
o-xylylene-α,α'-bis(triphenylphosphinechloride)化学式
CAS
23023-68-9
化学式
C44H38P2*2Cl
mdl
——
分子量
699.639
InChiKey
FXRJBPBJHQYLKJ-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0 °C(Solvent: Diethyl ether)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68
  • 重原子数:
    47.0
  • 可旋转键数:
    10.0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xylylene-α,α'-bis(triphenylphosphinechloride)邻苯二甲醛乙醇锂 作用下, 以 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4%的产率得到cis,cis-dibenzo[a,e]cyclooctatetra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多重 Wittig 反应合成环烯;1,2;5,6-二苯并环辛四烯的原位二聚
    摘要:
    提出了使用一锅多重 Wittig 反应制备四苯并 [16]- 和六苯并 [24] 环烯系统的简单合成路线。我们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和 X 射线衍射报告了四苯并 [16] 环烯的全反式异构体的表征。通过 NMR 和 X 射线衍射研究也分离和鉴定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四苯并环辛四烯二聚体产物的异构体。(©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69451 Weinheim,德国,2008 年)
    DOI:
    10.1002/ejoc.200701174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二氯苄三苯基膦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42%的产率得到o-xylylene-α,α'-bis(triphenylphosphine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的反应的研究ö -xylylene-α,α'-二卤化物与钯配合物和3-异色满酮的催化合成
    摘要:
    研究了钯与磷(Ⅲ)配位体在水存在下对邻二甲苯二卤化物羰基化反应生成3-异苯并二氢吡喃酮的均相催化作用。发现三苯膦可提供最有效的催化剂,并且已研究了含有该配体的系统的副产物和中间体。2-茚满酮是一种副产物,但在催化条件下不稳定分解。过量的PPh 3对于延长催化剂的活性是必需的,但也会转化为双phosph化合物[ o -C 6 H 4(CH 2 PPh 3)2 ] X 2(X = Cl或Br);已经对该季铵化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溴盐的结构。Pd(PPh 3)4的不稳定氧化加成产物被检测为可能的中间体,并且与先前报道但催化失活的反式Pd(o -CH 2 C 6 H 4 CH 2 Cl)Cl(PMe 3)有关图2,其在这项工作中已通过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
    DOI:
    10.1016/j.jorganchem.2006.01.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