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4-cyano-3,5-dimethoxybenzoate | 55687-6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4-cyano-3,5-dimethoxybenzoate
英文别名
4-Cyano-3,5-dimeth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methyl 4-cyano-3,5-dimethoxybenzoate化学式
CAS
55687-68-8
化学式
C11H11NO4
mdl
——
分子量
221.213
InChiKey
LULYLEXGEGAAS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8.2±42.0 °C(Predicted)
  • 密度:
    1.2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68.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4-cyano-3,5-dimethoxybenzoate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4-cyano-3,5-dimethoxy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有机光氧化还原催化富电子芳烃的 11C-、12C-和 13C-氰化
    摘要: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个性化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诊断、患者筛查和治疗监测。 PET研究的进步取决于新PET试剂的发现,这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开发简单有效的放射性标记方法。作为卤素和羰基部分的生物等排体,腈是药物和农化化合物中的重要官能团。在这里,我们公开了一种温和的有机光氧化还原催化方法,用于有效氰化广谱富电子芳烃,包括丰富且容易获得的藜芦醇和连苯三酚三甲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转化不仅与各种经济实惠的12 C-和13 C-氰化物 (CN) 来源兼容,而且还可以应用于碳-11 合成子,将 [ 11 C]腈纳入芳烃中。芳基[ 11 C]腈可以进一步衍生为[ 11 C]羧酸、[ 11 C]酰胺和[ 11 C]烷基胺。新开发的反应可以作为生成新 PET 试剂的强大工具。
    DOI:
    10.1016/j.chempr.2022.12.007
  • 作为产物:
    描述:
    4-溴-3,5-二甲氧基苯甲酸 在 potassiumhexacyanoferrate(II) trihydrate 、 硫酸 、 palladium diacetate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0h, 生成 methyl 4-cyano-3,5-dimeth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甘露糖的糖代谢物对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粘附非整合素(DC-SIGN)的选择性靶向:拟人甘露糖苷的双(苄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和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
    树突状细胞特异的细胞间粘附分子3-整合素(DC-SIGN)和Langerin是树突状细胞(DC)的C型凝集素,对甘露糖具有特异性,并参与病原体识别。已知HIV在DC上使用DC-SIGN来促进T细胞的转染。相反,Langerin有助于消除病毒。因此,不希望抑制该后一种受体。据报道,靶向DC-SIGN的模拟糖分子是抑制病毒感染和调节DC-SIGN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有前途的药物。我们在这里首次展示了可以调节基于甘露糖锚的糖模拟物以选择性抑制DC-SIGN超过Langerin的作用。基于我们先前描述的甘露糖苷模拟物的结构和结合研究(2),设计了一个集中的衍生物库。通过优化的合成,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一组由叠氮基末端系链修饰的双(酰胺),从而可以进一步偶联。SPR抑制测试显示,其亲代拟人甘露糖苷的含量提高了3-4倍。还偶然获得了一个二聚体大环结构(11),该结构比起始化合物(2)。测试了针对Langer
    DOI:
    10.1002/chem.20120276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4-Diamino-5-benzylpyrimidines
    申请人:Hoffmann-La Roche Inc.
    公开号:US03931181A1
    公开(公告)日:1976-01-06
    2,4-Diamino-5-benzylpyrimidine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ula ##SPC1## Wherein R.sup.1, R.sup.2, A.sup.1, Z and n are as hereinafter set forth, are described. The 2,4-diamino-5-benzylpyrimidines of the invention have usefu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More particularly, they block bacterial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and potenti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ulfonamides.
    2,4-二基-5-苄基嘧啶化学式为##SPC1##,其中R.sup.1、R.sup.2、A.sup.1、Z和n如下所述。本发明的2,4-二基-5-苄基嘧啶具有有用的抗菌活性。更具体地说,它们可以阻断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并增强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 Pd(OAc)<sub>2</sub>-Catalyzed Alkoxylation of Arylnitriles via sp<sup>2</sup> C–H Bond Activation Using Cyano as the Directing Group
    作者:Wu Li、Peipei Sun
    DOI:10.1021/jo301384r
    日期:2012.9.21
    A Pd(OAc)(2)-catalyzed ortho-alkoxylation of arylnitrile was described. Using cyano as a directing group, the aromatic C-H bond can be functionalized efficiently to generate ortho-alkoxylated arylnitrile derivatives with moderate yields.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identified after examini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oxidant, solvent,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method was compatible to the arylnitriles with either electron-withdrawing or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 US3931181A
    申请人:——
    公开号:US3931181A
    公开(公告)日:1976-01-0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