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phenyl-1,6-dihydropyrimidine | 90456-4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phenyl-1,6-dihydropyrimidine
英文别名
2-Phenyl-1,4-dihydropyrimidine
2-phenyl-1,6-dihydropyrimidine化学式
CAS
90456-45-4
化学式
C10H10N2
mdl
——
分子量
158.203
InChiKey
VPTMEGADNQFHN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2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phenyl-1,6-dihydropyrimidinepotassium permanganat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以98%的产率得到2-苯基嘧啶
    参考文献:
    名称:
    Dihydropyrimidines. 13. Acrolein as a synthon for 6-hydroxytetrahydropyrimidines, 1,4(1,6)-dihydropyrimidines, and pyrimidines
    摘要:
    DOI:
    10.1021/jo00391a047
  • 作为产物:
    描述:
    2-苯基嘧啶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生成 2-phenyl-1,6-dihydro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4,6-二苯基-1,2-二氢嘧啶的制备和亚胺-烯胺互变异构
    摘要:
    4,6-二苯基-1,2-二氢嘧啶是通过4,6-二苯基嘧啶-2(1H)-one 或4,6-二苯基嘧啶的LiAlH4 还原制备的。使用 1H 和 13C NMR,表明在 CDCl3 中,产物与 4,6-二苯基-2,5-二氢嘧啶以互变异构平衡存在。
    DOI:
    10.1246/cl.1984.17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Weis, Alexander; Frolow, Felix; Zamir, Dov, Heterocycles, 1984, vol. 22, # 4, p. 657 - 661
    作者:Weis, Alexander、Frolow, Felix、Zamir, Dov、Bernstein, Michael
    DOI:——
    日期:——
  • Iminophosphoran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A Simple One-Pot Synthesis of Dihydropyrimidines and Pyrimidines
    作者:Elisabetta Rossi、Giorgio Abbiati、Elena Pini
    DOI:10.1055/s-1999-2795
    日期:1999.8
  • A Versatile Two-Step Synthesis of Dihydropyrimidines
    作者:Alexander L. Weis
    DOI:10.1055/s-1985-31263
    日期:——
  • WEIS, A.;FROLOW, F.;ZAMIR, D.;BERNSTEIN, M., HETEROCYCLES, 1984, 22, N 4, 657-661
    作者:WEIS, A.、FROLOW, F.、ZAMIR, D.、BERNSTEIN, M.
    DOI:——
    日期:——
  • WEIS A. L.;VISHKAUTSAN R., CHEM. LETT., 1984, N 10, 1773-1776
    作者:WEIS A. L.、VISHKAUTSAN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