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tailored to incorporate selenium at the C‐2 or C‐4 position of 3,5‐dichloropyridine (1) was developed. For this, the lithiation of 1 with and without prior boron trifluoride complexation was utilized. The use of 1.3 equiv of LDA in the reaction did not give the desired product; however, the use of 2.3 equiv of LDA successfully inserted selenium into the C─Li bond. The observed
开发了一种可以定制的在3,5-二
氯吡啶(1)的C-2或C-4位置掺入
硒的方法。为此,利用了具有和不具有先前
三氟化硼络合的1的
锂化。在反应中使用1.3当量的
LDA不能得到所需的产物。然而,使用2.3当量的
LDA成功地将
硒插入到C-Li键中。根据在二
甲醚溶液中形成的
锂化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解释在这些反应中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量子
化学分析用于计算去质子能和p K a值并与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相关。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理论分析(B3LYP / 6-311 ++ G(d,p)),以预测结构变异对
吡啶硒衍
生物分子性能的影响。计算了气相和溶剂相中的各种热力学参数和HOMO-LUMO能量。当与1比较时,将
硒插入
吡啶部分会极大地减少HOMO-LUMO能隙,这清楚地解释了含
硒吡啶衍生物的光
化学作用。的1 H-和13 C-NMR
化学位移也可以通过使用量规,包括原子轨道法计算,并与实验数据的结果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