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S,3R)-1-(N-benzyloxycarbonylaminoacetoxy)-3-methoxymethyl-2,2,3-trimethylcyclopentane-1-carboxylic acid | 244233-1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S,3R)-1-(N-benzyloxycarbonylaminoacetoxy)-3-methoxymethyl-2,2,3-trimethylcyclopentane-1-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1S,3R)-3-(methoxymethyl)-2,2,3-trimethyl-1-[2-(phenylmethoxycarbonylamino)acetyl]oxycyclopentane-1-carboxylic acid
(1S,3R)-1-(N-benzyloxycarbonylaminoacetoxy)-3-methoxymethyl-2,2,3-trimethylcyclopentane-1-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244233-18-9
化学式
C21H29NO7
mdl
——
分子量
407.464
InChiKey
OVQOCJUEXJDRGJ-LEWJYIS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29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11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手性 5-Methoxy-1,4-oxazin-2-one 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制备对映体纯 α-季铵 α-氨基酸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取代 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该合成基于手性 5-甲氧基-1,4-恶嗪-2-one 衍生物 5,其依赖于 α-羟基酸 1 作为手性助剂。甘氨酸等价物 5 的烷基化反应是通过用仲丁基锂去质子化,然后与烷基卤化物反应进行的,得到单烷基化化合物 13 和 14。 13 和 14 的锂烯醇化物的第二个烷基化步骤导致 α,α-二取代化合物 17。两个步骤都以良好的收率和出色的立体选择性(高达 99% de)进行。从主要的非对映异构体 17c-d 中,相应的 α-氨基酸 19c-d 在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裂解后获得对映体纯的。用环氧氯丙烷作为双功能亲电试剂对 5 的烯醇化物离子进行烷基化,得到环丙基衍生物 20a-b。20a-b 的直接水解或氧化,然后还原胺化和水解产生取代的 1-氨基环丙烷羧酸 21a-b 和 24a-b。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8)1999:8<1967::aid-ejoc1967>3.0.co;2-g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手性 5-Methoxy-1,4-oxazin-2-one 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制备对映体纯 α-季铵 α-氨基酸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取代 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该合成基于手性 5-甲氧基-1,4-恶嗪-2-one 衍生物 5,其依赖于 α-羟基酸 1 作为手性助剂。甘氨酸等价物 5 的烷基化反应是通过用仲丁基锂去质子化,然后与烷基卤化物反应进行的,得到单烷基化化合物 13 和 14。 13 和 14 的锂烯醇化物的第二个烷基化步骤导致 α,α-二取代化合物 17。两个步骤都以良好的收率和出色的立体选择性(高达 99% de)进行。从主要的非对映异构体 17c-d 中,相应的 α-氨基酸 19c-d 在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裂解后获得对映体纯的。用环氧氯丙烷作为双功能亲电试剂对 5 的烯醇化物离子进行烷基化,得到环丙基衍生物 20a-b。20a-b 的直接水解或氧化,然后还原胺化和水解产生取代的 1-氨基环丙烷羧酸 21a-b 和 24a-b。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8)1999:8<1967::aid-ejoc1967>3.0.co;2-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