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4-(1H-benzimidazol-2-yl-iminomethyl)benzoate | 152190-5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4-(1H-benzimidazol-2-yl-iminomethyl)benz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4-(1H-benzimidazol-2-yliminomethyl)benzoate
methyl 4-(1H-benzimidazol-2-yl-iminomethyl)benzoate化学式
CAS
152190-58-4
化学式
C16H13N3O2
mdl
——
分子量
279.298
InChiKey
HOEOPNFHOHVAC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6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4-(1H-benzimidazol-2-yl-iminomethyl)benzoat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一水合肼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异丙醇正丁醇 为溶剂, 反应 17.0h, 生成 4-(1H-benzimidazol-2-yl-aminomethyl)-N'-(benzylidene)benzo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系列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抗菌活性
    摘要:
    由于苯并咪唑和腙的抗菌重要性,合成了一些苯并咪唑腙化合物以筛选它们的抗菌活性。通过1H-NMR、IR和ES-MS光谱数据和元素分析阐明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合成的苯并咪唑腙显示出非常弱的抗菌活性。然而,一些合成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属非常显着。筛选显示重要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的毒性。卤虫96孔试验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测试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性(LD50 = 126.33-368.72 μg/mL)。尽管如此,测定比最小抑制浓度高 3-14 倍的 LD50 是一个重要发现,
    DOI:
    10.1007/s12272-011-0903-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官能化的亚胺的不对称碳烯催化氧化为1,4-偶极子
    摘要:
    在卡宾催化下,已证明官能化的亚胺的使用是新结构的1,4-偶极子前体。更重要的是,使用具有相同绝对构型的卡宾催化剂成功开发了对映异构有机催化,从而导致(R)-和(S)具有四元碳中心的六元杂环的对映异构体。该策略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温和的反应条件和良好的对映体比率。DFT计算结果表明,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氢键CH-H···F相互作用是控制甚至改变对映选择性的关键因素。这些新的1,4-偶极子还可以在卡宾催化下与Isatin及其亚胺反应,从而以极好的对映体比率获得螺环吲哚。
    DOI:
    10.1002/anie.2020170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rbene‐Catalyzed Activation of Remote Nitrogen Atoms of (Benz)imidazole‐Derived Aldimines for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Heterocycles
    作者:Xing Yang、Yongtao Xie、Jun Xu、Shichao Ren、Bivas Mondal、Liejin Zhou、Weiyi Tian、Xinglong Zhang、Lin Hao、Zhichao Jin、Yonggui Robin Chi
    DOI:10.1002/anie.202016506
    日期:2021.3.29
    A new mode of carbene‐catalyzed heteroatom activation and asymmetric reactions is disclosed. The reaction starts with addition of a carbene catalyst to a (benz)imidazole‐derived aldimine substrate. Subsequent oxidation and proton transfer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a catalyst‐bound triaza‐diene as the key intermediate, in which the nitrogen atom at a site remote to the catalyst‐substrate bond is activated
    公开了卡宾催化的杂原子活化和不对称反应的新模式。该反应从向(苯并咪唑)衍生的Aldimine底物中添加卡宾催化剂开始。随后的氧化和质子转移导致形成催化剂结合的三氮杂二烯作为关键中间体,其中远离催化剂与底物键合的位点上的氮原子被激活。然后,在机制研究和初步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支持下,这种不寻常的三氮杂二烯中间体会通过协同的异步途径与活化的酮发生高度对映选择性的反应。
  • 一种氮杂环卡宾催化官能化亚胺作为新型1,4-偶极合成子及其合成应用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1277832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杂环卡宾催化官能化亚胺作为新型1,4‑偶极合成子及其应用,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本发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手性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催化活化醛亚胺,在氧化的条件下得到一种新型的氮杂1,4‑偶极合成子,这种新型的有机合成子可以进一步与三苯乙酮靛红靛红衍生的亚胺类底物发生4+2环合反应,生成结构新颖的带有手性季碳中心的杂环化合物;使用同种手性构型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和非手性的硫脲催化剂共催化可以实现三氟苯酮类化合物的立体多样性合成;反应高效,具有很好的底物普适性,醛亚胺衍生的1,4‑氮杂偶极合成子为合成多种多样的功能氮杂环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