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甲基磺酰基)氧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 | 80430-23-5

中文名称
2-[(甲基磺酰基)氧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
中文别名
甲基2-[(甲基磺基基)氧代]-5-硝基苯酸酯
英文名称
Methyl-2-methane sulfonyloxy-5-nitro-benz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2-((methylsulphonyl)oxy)-5-nitrobenzoate;methyl 2-methylsulfonyloxy-5-nitrobenzoate
2-[(甲基磺酰基)氧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化学式
CAS
80430-23-5
化学式
C9H9NO7S
mdl
——
分子量
275.239
InChiKey
BDSHDAZYGZUZQ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8.7±45.0 °C(Predicted)
  • 密度:
    1.49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SDS

SDS:0df24efdc2fe988b024bee6f21167a2a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甲基磺酰基)氧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 在 5%-palladium/activated carbon 、 氢气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4.5h, 以90.9%的产率得到2-methanesulfonyloxy-5-amino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奥沙拉秦钠重要中间体氢化物的合成方 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沙拉秦钠重要中间体氢化物的合成方法,它是将化合物I在催化剂(I)和催化剂(II)的协同催化下,在有机溶剂中与氢气在30‑50℃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滤液降温至‑10‑0℃,加入无机酸类溶剂析晶,过滤得到氢化物。本发明的合成步骤同时采用两种催化剂协同催化化合物I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可以达到提高氢化反应的选择性,降低副产物,提高产物的质量及反应收率的目的。
    公开号:
    CN106478465B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Method and intermediates for preparing high purity
    摘要:
    一种制备式I的3,3'-偶氮基-(6-羟基苯甲酸)及其至少98%纯度的盐,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化合物II被重氮化,获得的重氮盐与化合物III偶联。形成的中间体IV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其式为:##STR4## 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形成化合物I。其中,R.sub.1、R.sub.2和R.sub.3表示低烷基,R.sub.2也可能是取代的苯基。
    公开号:
    US04528367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奥沙拉秦钠重要中间体氢化物的合成方 法
    申请人: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6478465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沙拉秦钠重要中间体氢化物的合成方法,它是将化合物I在催化剂(I)和催化剂(II)的协同催化下,在有机溶剂中与氢气在30‑50℃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滤液降温至‑10‑0℃,加入无机酸类溶剂析晶,过滤得到氢化物。本发明的合成步骤同时采用两种催化剂协同催化化合物I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可以达到提高氢化反应的选择性,降低副产物,提高产物的质量及反应收率的目的。
  • Unusual impurity 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development of Olsalazine sodium leads to a new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synthesis of tricaine mesylate
    作者:Sudhir P. Chaskar、Ramchandra Honparkhe、Jagdish Chavan、Amit Dhumal、Narendra K. Tripathy、Chinmoy Pramanik、Ashok Chaudhari、Rakesh G. Thorat、Mukund K. Gurjar
    DOI:10.1002/jhet.4645
    日期:——
    An impurity formation during the nitro group redu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Olsalazine Sodium API, which was later explo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hort and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tricaine mesylate is reported here. The highlight of the synthesis is, during the nitro group reduction, the deoxygenation occurs forming the core of tricaine and the leaving mesyloxy group serves as a counter
    本文报道了奥沙拉嗪钠 API 合成过程中硝基还原过程中形成的杂质,后来为开发甲磺酸三卡因的短而高效的生产工艺而进行了探索。该合成的亮点是,在硝基还原过程中,发生脱氧反应,形成三卡因核心,而留下的甲磺氧基作为抗衡阴离子,一步形成甲磺酸三卡因。这里报道的方法避免了分离游离碱和单独的盐形成步骤的需要,因此更加经济和有效。
  • A method and intermediates for preparing 3,3'-azo-bis-(6-hydroxy benzoic acid)
    申请人:PHARMACIA AB
    公开号:EP0036636B1
    公开(公告)日:1984-02-15
  • US4528367A
    申请人:——
    公开号:US4528367A
    公开(公告)日:1985-07-09
  • Method and intermediates for preparing high purity
    申请人:Pharmacia AB
    公开号:US04528367A1
    公开(公告)日:1985-07-09
    A method of preparing 3,3'-azo-bis-(6-hydroxy benzoic acid) of formula I ##STR1## and salts thereof in at least 98% purity for treating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a compound II ##STR2## is diazotized, and the diazonium salt obtained is coupled with a compound III ##STR3## The formed intermediate IV, which is also comprised by the invention, ##STR4## is hydrolized in alkaline medium to form the compound I. R.sub.1, R.sub.2 and R.sub.3 signify lower alkyl, R.sub.2 also possibly substituted phenyl.
    一种制备式I的3,3'-偶氮基-(6-羟基苯甲酸)及其至少98%纯度的盐,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化合物II被重氮化,获得的重氮盐与化合物III偶联。形成的中间体IV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其式为:##STR4## 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形成化合物I。其中,R.sub.1、R.sub.2和R.sub.3表示低烷基,R.sub.2也可能是取代的苯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