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ethynyl-2,5-didodecyloxybenzene | 171368-77-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ethynyl-2,5-didodecyloxybenzene
英文别名
2,5-bis(dodecyloxy)ethynylbenzene;1,4-Didodecoxy-2-ethynylbenzene
1-ethynyl-2,5-didodecyloxybenzene化学式
CAS
171368-77-7
化学式
C32H54O2
mdl
——
分子量
470.78
InChiKey
QFSPAEYCTADPC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3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2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ethynyl-2,5-didodecyloxybenze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95%的产率得到1,4-bis{[2,5-bis(dodecanoxy)phenyl]buta-1,3-diyne}
    参考文献:
    名称:
    Sonogashira偶联反应直接合成2,5-双(十二烷氧基)亚苯基乙炔-丁二炔
    摘要:
    报道了具有 2、4、6 和 8 个苯环的 2,5-双(十二烷氧基)亚苯基乙炔-丁二炔系列的合成。应用了 Sonogashira 偶联反应,而不是经典用于丁二炔形成的 Glaser/Eglinton/Hay 反应。所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均通过 1H、DEPT-135、APT 13C、MALDI-TOF、FTIR 和 FT-Raman 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可见光、静态和时间分辨荧光以及双光子吸收 (2PA) 光谱在溶液中研究了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除了二聚体之外,由于理论上预测的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的能隙低,因此非常有利于系统间交叉,其他低聚物表现出高荧光量子产率(0.77-0.
    DOI:
    10.1002/ejoc.201300230
  • 作为产物:
    描述:
    2,5-bis(dodecyloxy)bromobenzene三苯基膦 、 palladium dichloride copper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三乙胺 为溶剂, 反应 18.0h, 生成 1-ethynyl-2,5-didodecyl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Distance-independent photoinduced energy transfer over 1.1 to 2.3 nm in ruthenium trisbipyridine–fullerene assemblies
    摘要:
    我们制备出了连接紫原苯乙炔单元的三联吡啶钌 C60 二元体。它们显示了从 Ru 到 C60 的快速能量转移,其速率与距离无关,从 1.1 纳米到 2.3 纳米。这些结果可以用涉及桥定位激发态的跳跃机制来解释。事实上,对于最长的桥而言,这种状态的能量低于基于 Ru 的 MLCT 状态,光谱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DOI:
    10.1039/b506837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Quasi-Linear and Segmented Bis- to Penta-2,2‘-bipyridine Polytopic Ligands Built via a Convergent Approach
    作者:Abderrahim Khatyr、Raymond Ziessel
    DOI:10.1021/jo000836k
    日期:2000.11.1
    are presented. The first series of ligands bears a single alkyne function as a bridge and has been built by Pd(0)-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between ethynylated and bromo-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2,2'-bipyridine (bipy). These new ligands provide access to numerous hexameric, octameric, and decameric pyridine-based materials.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found with [Pd(PPh(3))(4)] (6 mol %) in benzene
    提出了一种可靠而实用的方法,用于制备具有刚性和共轭间隔基的分段低聚2,2'-联吡啶配体。第一组配体具有单个炔烃作为桥的作用,并且已通过Pd(0)催化的2,2'-联吡啶(联吡啶)的乙炔基和取代衍生物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构建。这些新的配体使人们可以使用多种基于六聚,八聚和十聚吡啶的材料。发现了最佳条件,条件是[Pd(PPh(3))(4)](6 mol%)在含苯的二异丙胺中,在80摄氏度下进行。第二系列可溶性配体是围绕1,4-二乙炔基-2,5合成的-二十二烷基氧基苯桥联单元。综合过程需要保护/脱保护方法,以及化学选择性催化的Sonogashira-Hagihara交叉偶联方案以获得目标多位配体。在该策略中,需要带有一个或两个联吡啶和苯基单元的关键性15b,17和19b中间体,并且此类实体已以极高的产率分离出来。该产品具有高度溶解性和光稳定性。在每种情况下,最后一步都涉及适当成分之间的双重交叉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