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dibutyl-1-brom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 1294007-4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dibutyl-1-brom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英文别名
N,N'-bis(n-butyl)-1-bromo-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imide
N,N'-dibutyl-1-brom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化学式
CAS
1294007-49-0
化学式
C32H25BrN2O4
mdl
——
分子量
581.466
InChiKey
VOYIFMROMSJRD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29
  • 重原子数:
    39.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74.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硼酸 、 N,N'-dibutyl-1-brom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四(三苯基膦)钯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1%的产率得到N,N′-dibutyl-1-(4-(1,2,2-triphenyl)vinyl)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Tetraphenylethene modified perylene bisimid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substituents on AIE performance
    摘要:
    在 1 和 1,7 位上被一个和两个四苯乙烯部分取代的苝双酰亚胺衍生物显示出独特的光学性质。前者在溶液中表现出苝双酰亚胺的特征发射特征,在聚集状态下呈现红光发射,而后者在溶液中不发光,但在聚集状态下具有高度红光发射。
    DOI:
    10.1039/c2cc36060h
  • 作为产物:
    描述:
    1-brom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 、 正丁胺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85%的产率得到N,N'-dibutyl-1-brom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苝酰亚胺衍生物的乏氧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案涉及一种基于苝酰亚胺衍生物的乏氧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苝酰亚胺为主体发光单元、偶氮衍生物作为修饰基团,通过酰胺化反应/偶联化反应制得,其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R1为长链烷基。本发明选择苝酰亚胺衍生物作为发光主体,通过化学修饰在苝的弯位引入偶氮基团以调整分子的发光性能,在苝的酰胺位引入长链烷烃以调节分子的溶解性能和对细胞等组织的穿透能力;探针分子与乏氧酶作用,偶氮基团被还原从而影响分子主体发光强度发生强烈的变化,发光波长发生蓝移,通过这种选择性识别的变化进而表达细胞或者组织内乏氧酶的存在,借助荧光浓度滴定可以定量测定乏氧酶浓度,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的癌变情况的诊断。
    公开号:
    CN115124555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lti‐Electron‐Acceptor Dyad and Triad Systems Based on Perylene Bisimides and Fullerenes
    作者:Thomas W. Chamberlain、E. Stephen Davies、Andrei N. Khlobystov、Neil R. Champness
    DOI:10.1002/chem.201003092
    日期:2011.3.21
    Fullerene (C60) and 3,4,9,10‐perylene tetracarboxylic diimide (PTDCI) were used as building blocks for an electron acceptor dyad (C60–PTCDI) and triad (C60–PTCDI–C60). As the first reduction potentials for C60 and PTCDI are very close, simultaneous introduction of two or three electrons is possible into the dyad and triad, respectively. Further stepwis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leads to formation
    富勒烯(C 60)和3,4,9,10-per四羧酸二酰亚胺(PTDCI)被用作电子受体二元组(C 60 -PTCDI)和三元组(C 60 -PTCDI-C 60)的构建基块。由于C 60和PTCDI的第一个还原电位非常接近,因此有可能同时将两个或三个电子同时引入到二元组和三元组中。进一步的逐步电化学还原导致形成一系列定义明确的阴离子物质,在其中可以清楚地区分与分子中的富勒烯或PTDCI组分相关的电子。总共最多可以将四个电子可逆地注入到二元组C 60 -PTCDI中,最多可以将六个电子注入三元组C 60中–PTCDI–C 60系统。UV / Vis范围内的光吸收特性还严格受电子在受体部分之间的分布所定义,因为电子的注入/去除会导致二元组和三元组系统颜色急剧变化。
  • Tetraphenylethene modified perylene bisimid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substituents on AIE performance
    作者:Qiuli Zhao、Xiao A Zhang、Qiang Wei、Jian Wang、Xiao Yuan Shen、Anjun Qin、Jing Zhi Sun、Ben Zhong Tang
    DOI:10.1039/c2cc36060h
    日期:——
    Perylene bisimide derivatives substituted with one and two tetraphenylethene moieties at 1 and 1,7-postions show distinct optical properties. The former displays characteristic emission features of perylene bisimides in solution and red emission in the aggregate state, while the latter is nonemissive in solution but highly red-emissive in the aggregate state.
    在 1 和 1,7 位上被一个和两个四苯乙烯部分取代的苝双酰亚胺衍生物显示出独特的光学性质。前者在溶液中表现出苝双酰亚胺的特征发射特征,在聚集状态下呈现红光发射,而后者在溶液中不发光,但在聚集状态下具有高度红光发射。
  • 基于苝酰亚胺衍生物的乏氧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号:CN11512455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本案涉及一种基于苝酰亚胺衍生物的乏氧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苝酰亚胺为主体发光单元、偶氮衍生物作为修饰基团,通过酰胺化反应/偶联化反应制得,其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R1为长链烷基。本发明选择苝酰亚胺衍生物作为发光主体,通过化学修饰在苝的弯位引入偶氮基团以调整分子的发光性能,在苝的酰胺位引入长链烷烃以调节分子的溶解性能和对细胞等组织的穿透能力;探针分子与乏氧酶作用,偶氮基团被还原从而影响分子主体发光强度发生强烈的变化,发光波长发生蓝移,通过这种选择性识别的变化进而表达细胞或者组织内乏氧酶的存在,借助荧光浓度滴定可以定量测定乏氧酶浓度,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的癌变情况的诊断。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齐斯托醌 黄决明素 马普替林杂质E(N-甲基马普替林) 马普替林杂质D 马普替林 颜料黄199 颜料黄147 颜料黄123 颜料黄108 颜料红89 颜料红85 颜料红251 颜料红177 颜料紫27 顺式-1-(9-蒽基)-2-硝基乙烯 阿美蒽醌 阳离子蓝3RL 长蠕孢素 镁蒽四氢呋喃络合物 镁蒽 锈色洋地黄醌醇 锂钠2-[[4-[[3-[(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1-蒽基)氨基]-2,2-二甲基-丙基]氨基]-6-氯-1,3,5-三嗪-2-基]氨基]苯-1,4-二磺酸酯 锂胭脂红 链蠕孢素 铷离子载体I 铝洋红 铂(2+)二氯化1-({2-[(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蒽-9,10-二酮(1:1) 钾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4-({4-[乙酰基(乙基)氨基]苯基}氨基)-1-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2-[(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9,10-二氢-1-蒽基)氨基]-4-{[2-(磺基氧基)乙基]磺酰基}苯甲酸酯 钠1-氨基-9,10-二氢-4-[[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钠1-氨基-4-[(3-{[(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3,4-二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1,3-苯并噻唑-2-基硫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醌茜隐色体 醌茜素 酸性蓝127:1 酸性紫48 酸性紫43 酸性兰62 酸性兰25 酸性兰182 酸性兰140 酸性兰138 酸性兰 129 透明蓝R 透明蓝AP 透明红FBL 透明紫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