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2,6-diformyl-4-methylphenyl) dimethylthiocarbamate | 181042-2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2,6-diformyl-4-methylphenyl) dimethylthiocarbamate
英文别名
O-(2,6-diformyl-4-methylphenyl) N,N-dimethylcarbamothioate
O-(2,6-diformyl-4-methylphenyl) dimethylthiocarbamate化学式
CAS
181042-20-6
化学式
C12H13NO3S
mdl
——
分子量
251.306
InChiKey
ARMJIFWONAXJA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5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46.61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2,6-diformyl-4-methylphenyl) dimethylthiocarbamate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72%的产率得到S-(2,6-diformyl-4-methylphenyl) dimethylthio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将某些取代的酚转化为相应的掩蔽的硫酚,合成二硫代二镍(II)大环配合物,并分离出一些基于金属和配体的氧化产物
    摘要:
    的一种改进的制备硫醇盐掩蔽头单元小号- (2,6-二甲酰基-4-甲基苯基)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6中详述和两个新的掩蔽硫醇头单元,小号- (2,6-二甲酰基-4-叔丁基苯基)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7和S-(2-甲酰基苯基)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 通过这种方法准备图8。合成,晶体结构,核磁共振谱讨论了由7 [[Ni 2 L1](ClO 4)2衍生的第一大环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氧化作用[Ni 2 L2](CF 3 SO 3)2(L2 2-是由6和1,3-二氨基丙烷)与硝酸铈(IV)铵引起的黑色络合物[Ni 2 L2] [Ce(NO 3)6 ]沉淀,据信其中含有一个镍(III)中心。该配合物在DMF中随时间(约24小时)分解而形成红色二镍(II)配合物[Ni 2 L2](NO 3)2 ·2DMF,其结构已得到表征。氧化作用[Ni 2 L3](CF 3 SO 3)2(L3 2-是由6和1,4-二氨基丁烷)与I
    DOI:
    10.1039/b004214p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新的硫醇结合二锰簇作为 Ib 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结构和功能模型
    摘要:
    为了模拟 Ib 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RNR) 的反应性,研究了一种新的硫醇盐结合的 Mn II 2化合物。在超氧化物活化后,它形成一个反应性中间体,在g = 2时显示 16 线S t =1/2 EPR 信号并氧化取代的酚类,从而类似于酶促行为,从而提供对 Ib 类 RNR 反应性的新机制洞察。
    DOI:
    10.1002/anie.2022170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reversible oxidation of a thiolate-bridged macrocyclic dinickel(II) complex
    作者:Sally Brooker、Paul D. Croucher、Fiona M. Roxburgh
    DOI:10.1039/dt9960003031
    日期:——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biosite modelling studies. A macrocycle L and a related acyclic ligand L′ have been prepared, as complexes, from the precursor and 1,3-diaminopropane. The macrocycle was successfully templated by both zinc(II) and nickel(II) ions yielding [Zn2L(H2O)2][O3SCF3]2·H2O 1 and the diamagnetic complex [Ni2L][ClO4]22, respectively. A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of 1 showed the zinc ions
    首次详细报道了S-(2,6-二甲酰基-4-甲基苯基)二甲基硫氨基甲酸酯的合成,一种有价值的含硫醇盐配体前体。该前体在生物位点建模研究中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由前体和1,3-二丙烷制备大环L和相关的无环配体L'作为络合物。大环以(II)和(II)离子成功模板化,产生[Zn 2 L(H 2 O)2 ] [O 3 SCF 3 ] 2 ·H 2 O 1和抗磁性配合物[Ni 2 L] [ClO 4] 2 2。对1的单晶X射线分析表明,离子具有三角双锥体环境,大环具有阶梯状构象。相比之下,2的结构确定揭示了Ni II的方平面N 2 S 2配位和弓形大环构象,这导致属-属和-的分离比所采用的阶梯式构象要短得多。II [平均⋯的Zn 3.351(1),S⋯小号3.363(3)为1对的Ni的Ni⋯3.146(2),S⋯小号2.839(5)。一种用于2]。两个一电子氧化,第一可逆和第二准
  • 双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广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7466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本发明涉及属配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双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Cu(CF3SO3)(CH3CN)4溶解于乙腈,再将其添加到溶有双[2,6‑二(N,N‑二(吡啶‑2‑基甲基)基)‑4‑(甲基)苯基]二烷的乙腈中,搅拌反应,再将溶液真空挥发,加入醚类溶剂静置过夜,有晶体析出,收集晶体,即得目标产物。所述双核配合物能够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作为均相分子催化剂使用,且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 Tracking HOCl by an incredibly simple fluorescent probe with AIE plus ESIPT in vitro and in vivo
    作者:Wangbo Qu、Taiyu Guo、Bin Yang、Ruowei Tian、Shuang Qiu、Xinyue Chen、Zhirong Geng、Zhilin Wang
    DOI:10.1016/j.saa.2022.121649
    日期:2022.1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