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tris(2-methoxycarbonylanilino)benzene | 1305155-0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tris(2-methoxycarbonylanilino)benzene
英文别名
1,3,5-tris(2-carbomethoxyphenylamino)benzene;Methyl 2-[3,5-bis(2-methoxycarbonylanilino)anilino]benzoate
1,3,5-tris(2-methoxycarbonylanilino)benzene化学式
CAS
1305155-02-5
化学式
C30H27N3O6
mdl
——
分子量
525.561
InChiKey
LYUTXJJIGBRDC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8
  • 重原子数:
    39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115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5-tris(2-methoxycarbonylanilino)benzen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100%的产率得到1,3,5-tris(2-carboxyanilin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角星状化合物对G-四链体DNA的识别:有或没有侧链?
    摘要:
    我们报告了两个新系列的三角形芳香族平台的合成,带有三个氨基烷基侧链(三氮杂萘并菲系列,TrisK:六个化合物),或没有侧链(三氮杂萘并菲尔,TrisQ)。这两个系列的四链体-DNA结合行为,本质上因阳离子电荷的定位而不同,是通过FRET熔解和G4-FID分析进行评估的。对于三取代的三氮杂萘并萘(TrisK),取代基的长度和末端氢键供体基团(NH 2)的存在对于确保高四链体亲和力(ΔT 1/2值最高为20 )至关重要°C在1μM最佳候选者(TrisK3-NH)和选择性与双链DNA的比较。随后,对端粒和c-myc-四链体上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就四链体亲和力而言,非取代的TrisQ的效率甚至都比TrisK3-NH高(ΔT 1/2 = 26°C,K +缓冲液)以及相对于双链DNA的选择性。使用c-myc四链体进行的结构考虑表明,TrisK3-NH和TrisQ都很好地堆叠在G四重奏上,但处
    DOI:
    10.1002/chem.201002810
  • 作为产物:
    描述:
    1,3,5-三溴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三叔丁基膦 、 palladium diacetate 、 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91%的产率得到1,3,5-tris(2-methoxycarbonylanilin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角星状化合物对G-四链体DNA的识别:有或没有侧链?
    摘要:
    我们报告了两个新系列的三角形芳香族平台的合成,带有三个氨基烷基侧链(三氮杂萘并菲系列,TrisK:六个化合物),或没有侧链(三氮杂萘并菲尔,TrisQ)。这两个系列的四链体-DNA结合行为,本质上因阳离子电荷的定位而不同,是通过FRET熔解和G4-FID分析进行评估的。对于三取代的三氮杂萘并萘(TrisK),取代基的长度和末端氢键供体基团(NH 2)的存在对于确保高四链体亲和力(ΔT 1/2值最高为20 )至关重要°C在1μM最佳候选者(TrisK3-NH)和选择性与双链DNA的比较。随后,对端粒和c-myc-四链体上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就四链体亲和力而言,非取代的TrisQ的效率甚至都比TrisK3-NH高(ΔT 1/2 = 26°C,K +缓冲液)以及相对于双链DNA的选择性。使用c-myc四链体进行的结构考虑表明,TrisK3-NH和TrisQ都很好地堆叠在G四重奏上,但处
    DOI:
    10.1002/chem.2010028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ottom-Up Synthesis of Nitrogen-Dop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作者:Junzhi Liu、Xinliang Feng
    DOI:10.1055/s-0039-1690767
    日期:2020.2
    coronene (diaza-HBC). Additionally, we present the synthesis of a class of helical N-charged PAHs, including one charged aza[5]helicene and two charged aza[4]helicenes. Moreover, the bottom-up organic synthesis strategy is further extend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ovel nitrogen-boron-nitrogen (NBN)-containing PAH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synthesis of four-coordinate boron chromophores containing 6
    自下而上的有机合成是提供原子级精确的杂原子掺杂多环芳烃 (PAH) 的有效方法,不仅具有明确的尺寸和边缘结构,而且还具有特定的杂原子浓度和位置。我们提供了通过不同亲偶极体之间的 1,3-偶极环加成以及吡嗪型 N 掺杂二氮杂六环六苯并烯 (diaza-HBC) 制备氮掺杂多环芳烃 (N-PAHs) 的全体会议. 此外,我们展示了一类带 N 电荷的螺旋多环芳烃的合成,包括一个带电的氮杂[5]螺旋烯和两个带电的氮杂[4]螺旋烯。此外,自下而上的有机合成策略进一步扩展到新型含氮氮(NBN)多环芳烃的构建。最后,我们讨论了含有 6,12,18-三(烷基胺)-5,11,17-三氮杂三亚生物配体的四配位发色团的合成。1 引言 2 基于二苯并 9a-氮杂那烯 (DBAP) 的掺氮 PAH 3 阳离子掺氮螺旋 PAH 4 掺氮氮多环芳烃 5 结论与展望
  • 一种6,12,18-三芳基-5,11,17-苯并三喹啉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6478627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12,18‑三芳基‑5,11,17‑苯并三喹啉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该类化合物具有下式结构,其具有大的平面刚性芳香核,具有潜在的G‑四联体DNA识别作用和运用于盘状液晶材料的性能,为有机电子器件和生物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从均三溴苯和邻溴苯胺为原料出发,经Buchwald–Hartwig反应、酯基解和三氯氧磷关环三步合成该发明所需原料6,12,18‑三‑5,11,17‑苯并三喹啉,然后经过Suzuki偶联一步高效合成。本发明方法具有:所用试剂均商业可得,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催化剂用量少,无需额外添加任何膦配体,且在保持良好催化效果的同时简化了后处理工序,此外,具有底物普适性较好,便于修饰等特点。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