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2-butyloctyloxy)-1,5-dihydropyrrol-2-one | 914275-8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2-butyloctyloxy)-1,5-dihydropyrrol-2-one
英文别名
3-(2-Butyloctoxy)-1,2-dihydropyrrol-5-one
4-(2-butyloctyloxy)-1,5-dihydropyrrol-2-one化学式
CAS
914275-86-8
化学式
C16H29NO2
mdl
——
分子量
267.412
InChiKey
IEVYUHJRXYMMG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BODIPY-Based Ratiometric Fluoroionophores with Bidirectional Spectral Shifts for the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摘要:
    描述了两种新型非对称BODIPY荧光离子载体,分别为二吡啶基胺(BDP-DPA,二吡啶基胺:双(吡啶甲基))和三吡啶(BDP-TPY)。这些荧光离子载体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显示出相反的波长响应。此外,荧光光谱根据离子种类的不同而变化。特别地,BDP-DPA对Cr³⁺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配合后荧光光谱从591 nm蓝移至566 nm。相比之下,BDP-TPY更倾向于与Zn²⁺结合,荧光光谱则从539 nm红移至567 nm。BDP-TPY是第一个在3位具有吡啶受体的非对称BODIPY,通过与金属离子配合显示红移荧光的例子。每种金属离子的浓度都通过比率测量成功确定。这些荧光离子载体的波长响应特性在开发新型金属离子比率荧光离子载体时可能非常有用。
    DOI:
    10.1246/bcsj.20120235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氧基-3-吡咯啉-2-酮2-丁基辛醇甲烷磺酸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82%的产率得到4-(2-butyloctyloxy)-1,5-dihydropyrrol-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BODIPY-Based Ratiometric Fluoroionophores with Bidirectional Spectral Shifts for the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摘要:
    描述了两种新型非对称BODIPY荧光离子载体,分别为二吡啶基胺(BDP-DPA,二吡啶基胺:双(吡啶甲基))和三吡啶(BDP-TPY)。这些荧光离子载体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显示出相反的波长响应。此外,荧光光谱根据离子种类的不同而变化。特别地,BDP-DPA对Cr³⁺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配合后荧光光谱从591 nm蓝移至566 nm。相比之下,BDP-TPY更倾向于与Zn²⁺结合,荧光光谱则从539 nm红移至567 nm。BDP-TPY是第一个在3位具有吡啶受体的非对称BODIPY,通过与金属离子配合显示红移荧光的例子。每种金属离子的浓度都通过比率测量成功确定。这些荧光离子载体的波长响应特性在开发新型金属离子比率荧光离子载体时可能非常有用。
    DOI:
    10.1246/bcsj.201202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颜料红254 颜料橙73 颜料橙 71 赛拉霉素 裂假丝菌素 苯磺酰胺,4-[(2,5-二氢-4-羟基-2-羰基-1,5-二苯基-1H-吡咯-3-基)偶氮]- 苯扎托品氢溴酸盐 苯乙醇,2-(甲氧基甲基)-(9CI) 肼甲硫代酰胺,2-(2,5-二氢-5-羰基-1,2-二苯基-1H-吡咯-3-基)-N-(苯基甲基)- 细交链孢菌酮酸 禾大壮 甲基4-甲酰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4-甲氧基-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乙烯基-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3,4-二溴-2,5-二氧代-2H-吡咯-1(5H)-羧酸叔丁酯 甲基2-甲基-4,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2-氮杂双环[3.2.0]庚-3,6-二烯-2-羧酸酯 甲基1-甲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R)-3-羟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烯丙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氯化烯丙基(3-氯-2-羟基丙基)二甲基铵 氨基甲酰基-2,2,5,5-四甲基-3-吡咯啉-1-氧基 氟酰亚胺 异丙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己二酸,聚合1,3-二异氰酸基甲基苯,1,2-乙二醇,甲基噁丙环并,噁丙环和1,2-丙二醇 四琥珀酰亚胺金(3+)钾盐 四丁基铵琥珀酰亚胺 吡啶氧杂胺 吡啶,2-[4-(4-氟苯基)-3,4-二氢-2H-吡咯-5-基]- 吡咯烷-2,4-二酮 吡咯布洛芬 叔丁基4-溴-2-氧代-2,5-二氢-1H-吡咯-1-甲酸叔丁酯 叔丁基1H,2H,3H,4H,5H,6H-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酯盐酸盐 叔-丁基4-(4-氯苯基)-2-氧亚基-2,5-二氢-1H-吡咯-1-甲酸基酯 利收 假白榄内酰胺 二氯马来酸的N-(间甲基苯基)酰亚胺 二-硫代-二(N-苯基马来酰亚胺) 乙基4-羟基-1-[(4-甲氧苯基)甲基]-5-羰基-2-(3-吡啶基)-2H-吡咯-3-羧酸酯 乙基4,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2-氧代-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乙基2-乙氧基-2-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乙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1-苄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β.-核-六吡喃糖,1,6-脱水-2-O-(2-氰基苯基)甲基-3-脱氧-4-O-甲基- [4-(2,5-二氧代吡咯-1-基)苯基]乙酸酯 [3-乙酰基-2-(4-氟-苯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吡咯-1-基]-乙酸 [3-(甲氧羰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3,4-二(溴甲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2R)-1-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基]乙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