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odium 2-phenylethanetrithiocarbonate | 1351859-4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odium 2-phenylethanetrithiocarbonate
英文别名
——
sodium 2-phenylethanetrithiocarbonate化学式
CAS
1351859-44-3
化学式
C9H9S3*Na
mdl
——
分子量
236.358
InChiKey
OARLXGSJBVPMOE-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RAFT水性分散聚合制备的稳定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纳米粒子
    摘要:
    我们报告了通过使用RAFT水性分散聚合配方的聚合反应诱导的自组装,合成了阴离子空间稳定的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阴离子型空间稳定剂是基于聚甲基丙烯酸3-磺基丙基钾(PKSPMA)的大分子链转移剂(macro-CTA),疏水性成核嵌段基于聚甲基丙烯酸2-(羟丙基)酯(PHPMA) 。研究了各种合成参数(如盐浓度,固体含量,相对嵌段组成和阴离子电荷密度)的影响。在没有盐的情况下,使用PKSPMA稳定剂时,自组装会出现问题,因为高电荷阴离子链之间会发生侧向排斥。然而,在存在添加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此问题:(i)统计地将KSPMA单体与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进行共聚;或(ii)使用二元共聚物PKSPMA大号CTA和聚(甲基丙烯酸单甘油酯)(PGMA)大号CTA的混合物。这些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通过1 H NMR光谱,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光散射(DLS)
    DOI:
    10.1021/la203991y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硫化碳2-苯乙硫醇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17h, 生成 sodium 2-phenylethanetrithiocarb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RAFT水性分散聚合制备的稳定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纳米粒子
    摘要:
    我们报告了通过使用RAFT水性分散聚合配方的聚合反应诱导的自组装,合成了阴离子空间稳定的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阴离子型空间稳定剂是基于聚甲基丙烯酸3-磺基丙基钾(PKSPMA)的大分子链转移剂(macro-CTA),疏水性成核嵌段基于聚甲基丙烯酸2-(羟丙基)酯(PHPMA) 。研究了各种合成参数(如盐浓度,固体含量,相对嵌段组成和阴离子电荷密度)的影响。在没有盐的情况下,使用PKSPMA稳定剂时,自组装会出现问题,因为高电荷阴离子链之间会发生侧向排斥。然而,在存在添加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此问题:(i)统计地将KSPMA单体与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进行共聚;或(ii)使用二元共聚物PKSPMA大号CTA和聚(甲基丙烯酸单甘油酯)(PGMA)大号CTA的混合物。这些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通过1 H NMR光谱,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光散射(DLS)
    DOI:
    10.1021/la203991y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Stabilized Nanoparticles via RAFT Aqueous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作者:M. Semsarilar、V. Ladmiral、A. Blanazs、S. P. Armes
    DOI:10.1021/la304279y
    日期:2013.6.18
    copolymerizing QDMA monomer with a nonionic comonomer (e.g., glycerol monomethacrylate, GMA) or (ii) using a binary mixture of a PQDMA macro-CTA and a poly(glycerol monomethacrylate) (PGMA) macro-CTA. These cationic diblock copolymer nanoparticles were analyz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aqueous electrophoresis. NMR studies suggest that
    我们报告了使用RAFT性分散聚合配方通过聚合诱导的自组装(PISA)合成阳离子空间稳定的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阳离子空间稳定剂是基于季化的聚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基)乙酯(PQDMA)的大分子链转移剂(MAcro-CTA),疏性成核嵌段基于聚甲基丙烯酸2-(羟丙基)酯(PHPMA)。研究了各种合成参数(如盐浓度,固体含量,相对嵌段组成和阳离子电荷密度)的影响。在没有盐的情况下,由于高度阳离子的PQDMA稳定剂链之间的排斥力强,因此自组装会遇到问题。然而,在存在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此问题:(i)将QDMA单体与非离子型共聚单体(例如,单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A)进行统计共聚,或(ii)使用PQDMA宏CTA和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GMA)宏CTA。这些阳离子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通过1 H NMR光谱,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性电泳。NMR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