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年从小牛胸腺组织的
水解中分离出
胞嘧啶,并在 1903 年确定其结构,1 随后从 2-乙基
硫嘧啶-4(3H)-one 合成
胞嘧啶,这是当前核苷酸
化学的前几个重要步骤。
胞嘧啶衍
生物在制药领域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无法接种疫苗且需要及时医疗的情况下。因此,这些衍
生物被广泛用作抗病毒剂、2 抗肿瘤剂、3-5 和抗艾滋病剂。6
胞嘧啶衍
生物已通过各种方法合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将尿
嘧啶转化为 2,6-二
氯嘧啶,然后单胺分解为
氯嘧啶胺的混合物。这些
氯嘧啶胺通过
甲醇钠处理转化为
甲氧基嘧啶胺的混合物。所需组分的分离是通过利用各个组分在
二恶烷中的不同溶解度,然后将分离的
甲氧基嘧啶胺酸
水解为
胞嘧啶来实现的。7 另一种途径是将 2-
硫尿
嘧啶转化为二
硫尿
嘧啶,然后
氨解为 2-
硫胞嘧啶,在用
氯乙酸水溶液加热或在含有少量
硫酸的
DMSO 中加热时会产生
胞嘧啶。 8 制备
胞嘧啶的大多数合成努力都涉及相应的
硫代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