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3-aminophenyl)-N′-(4-methylphenyl)urea | 100714-3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3-aminophenyl)-N′-(4-methylphenyl)urea
英文别名
1-(3-Aminophenyl)-3-(4-methylphenyl)urea
N-(3-aminophenyl)-N′-(4-methylphenyl)urea化学式
CAS
100714-38-3
化学式
C14H15N3O
mdl
MFCD11116487
分子量
241.293
InChiKey
IEAISLAUOHNVC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1
  • 拓扑面积:
    67.2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ovel 5-anilinoquinazoline-8-nitro derivatives as inhibitors of VEGFR-2 tyrosine kinase: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docking
    摘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激酶抑制是一种公认的策略,旨在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迅速应对肿瘤生长。本文报告了一系列以1,3-双取代脲为取代基的5-氨基喹唑啉衍生物。所有新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评估,以测试其对VEGFR-2激酶的抑制作用和对多种癌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新型的1-芳基、3-芳基-双取代脲喹唑啉是有效的VEGFR-2激酶抑制剂,其体外IC50值在亚微摩尔范围内(化合物6f,IC50为12.0 nM),但在癌细胞上表现出较弱到中等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相互作用。
    DOI:
    10.1039/c3ob40368h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N-苯基-(2,4-二羟基嘧啶-5-磺酰胺基)苯基脲的胸苷酸合酶(TS)抑制剂的发现是一种新型的多效抗肿瘤药物,具有最小的毒性。
    摘要:
    胸苷酸合酶(TS)是肿瘤化学治疗的热点,其抑制剂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可抑制癌细胞迁移的胸苷酸合酶抑制剂的报道。因此,出于最佳治疗目的,结合我们以前的报道和发现,我们希望获得一种多效抑制剂。本研究根据展平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8种N-苯基-(2,4-二羟基嘧啶-5-磺酰胺基)苯基脲衍生物作为多效抑制剂。生物学评估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可以在体外显着抑制hTS酶,BRaf激酶和EGFR激酶活性,并且大多数化合物对6种癌细胞具有出色的抗细胞生存能力。尤其,与培美曲塞相比,候选化合物L14e(IC50 = 0.67μM)具有优于A549和H460细胞的抗细胞活力和安全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L14e可能导致G1 / S期停滞,然后诱导内在凋亡。Transwell,western blot和管形成结果证明,L14e可以抑制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最终达到抑制癌组织中癌细胞迁移
    DOI:
    10.1038/s41419-019-177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paration,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QSAR analysis of urea substituted 2,4-diamino-pyrimidine anti-malarials
    作者:Borvornwat Toviwek、Jennifer Riley、Nicole Mutter、Mark Anderson、Lauren Webster、Irene Hallyburton、Duangkamol Gleeson、Kevin D. Read、M. Paul Gleeson
    DOI:10.1039/d2md00218c
    日期:——
    were also undertaken. Compounds 40 demonstrated the best anti-malarial activity at Pf 3D7 (0.09 μM), good selectivity with respect to mammalian cytotoxicity (SI = 54) and low microsomal clearanc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analyses point to lipophilicity being a key driver of improved anti-malarial activity.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series suffered from high lipophilicity
    报道了26 种新的苯取代的 2,4-二氨基嘧啶的合成和抗恶性疟原虫( Pf ) 3D7 的评价。制备化合物以提高我们小组先前报道的系列的抗疟活性和选择性。已确定其他特性来评估其作为抗疟疾先导药物的潜力,包括:HepG2 细胞毒性、溶解度、渗透性和亲脂性,以及在人和大鼠微粒体中的体外稳定性。我们还评估了它们对 10 种不同人类激酶的抑制特性。还进行了分子对接、化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化合物40在Pf 3D7 (0.09 μM)下表现出最佳的抗疟活性、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的良好选择性 (SI = 54) 和较低的微粒体清除率。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分析指出亲脂性是改善抗疟疾活性的关键驱动因素。该系列中最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高亲脂性、差溶性和低渗透性。结果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来指导进一步的化学迭代。
  • CN115322163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