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nitrophenyl)-1-phenylethanol | 106111-2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nitrophenyl)-1-phenylethanol
英文别名
2-(3-nitrophenyl)-1-phenylethanol
2-(m-nitrophenyl)-1-phenylethanol化学式
CAS
106111-24-4
化学式
C14H13NO3
mdl
——
分子量
243.262
InChiKey
UNIBLMLVDVXCA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8-40 °C
  • 沸点:
    395.5±27.0 °C(Predicted)
  • 密度:
    1.260±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7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63.3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m-nitrophenyl)-1-phenylethanol 在 methyltriphenylphosphonium peroxydisulfat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铁粉氯化铵ytterbium(III) trif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硝基甲烷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9.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引入叔丁基显着提高非轴手性萃取剂在非衍生氨基酸液-液萃取中的对映选择性
    摘要:
    合成了一类羰基萃取剂,( R )- 3、 ( R )- 4和 ( R )- 5,它们具有包含不对称碳的非轴手性,并研究了它们在对映选择性液-液萃取未衍生化氨基酸中的效率。体积庞大的叔丁基酮萃取剂 ( R )- 4和 ( R )- 5显示出 5.4-9.4 的l/d比的立体选择性比醛萃取剂 ( R )- 3的立体选择性好得多,范围为2.4- 5.2. 亚胺形成率和产率叔丁基酮不受其体积的显着影响,甚至在没有共振辅助氢键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项工作证实,体积庞大的叔丁基酮可以成为开发一种不仅具有轴向手性而且具有非轴向手性的萃取剂的不错选择,用于对映体选择性萃取未受保护的氨基酸。
    DOI:
    10.1002/chir.23449
  • 作为产物:
    描述:
    2-(3-nitrophenyl)-1-phenylethan-1-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98%的产率得到2-(m-nitrophenyl)-1-phenyl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引入叔丁基显着提高非轴手性萃取剂在非衍生氨基酸液-液萃取中的对映选择性
    摘要:
    合成了一类羰基萃取剂,( R )- 3、 ( R )- 4和 ( R )- 5,它们具有包含不对称碳的非轴手性,并研究了它们在对映选择性液-液萃取未衍生化氨基酸中的效率。体积庞大的叔丁基酮萃取剂 ( R )- 4和 ( R )- 5显示出 5.4-9.4 的l/d比的立体选择性比醛萃取剂 ( R )- 3的立体选择性好得多,范围为2.4- 5.2. 亚胺形成率和产率叔丁基酮不受其体积的显着影响,甚至在没有共振辅助氢键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项工作证实,体积庞大的叔丁基酮可以成为开发一种不仅具有轴向手性而且具有非轴向手性的萃取剂的不错选择,用于对映体选择性萃取未受保护的氨基酸。
    DOI:
    10.1002/chir.2344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in the photo-retro-aldol type reactions of nitrobenzyl derivatives. Photochemical heterolytic cleavage of carbon-carbon bonds
    作者:Peter. Wan、S. Muralidharan
    DOI:10.1021/ja00221a038
    日期:1988.6
    Photolyse d'aryl-2 propanols-1 en phase aqueuse et en phase oxygenee; obtention de toluenes, de bibenzyles et d'hydroperoxy benzenes respectivement. Etude du mecanisme de photoretroaldolisation par un effet isotopique
    光解 d'aryl-2 propanols-1 en phase aqueuse et en phase oxygenee; 分别获得甲苯、双苄和氢过氧苯。光逆醛醇化的机械练习曲
  • Evidence for the trapping of a non-Kekulé intermediate in the photoretro-aldol type reaction of m-nitrobenzyl derivatives
    作者:S. Muralidharan、Kathryn Anne Beveridge、Peter Wan
    DOI:10.1039/c39890001426
    日期:——
    The acid-catalysed photoretro-aldol type reaction of m-nitro-substituted derivatives was found to give 3-(N-3′-nitrobenzyl-N-hydroxyamino)benzyl alcohol (4) as the only product derived from the nitrobenzyl fragment; the structure of (4)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the mechanism for its formation requires the intermediacy of a non-Kekulé intermediate in which direct transmission
    的酸催化photoretro羟醛类型的反应米硝基取代的衍生物被发现,得到3-(Ñ -3'- nitrobenzyl- Ñ -hydroxyamino)苄醇(4),其从所述硝基苄基片段衍生的唯一产品; (4)的结构已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定,其形成机理需要非Kekulé中间体的中介,在该中间体中,电荷在苯环的1,3-位之间直接传输。
  • Wan, Peter; Muralidharan, S.,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86, vol. 64, p. 1949 - 1952
    作者:Wan, Peter、Muralidharan, S.
    DOI:——
    日期:——
  • MURALIDHARAN, S.;BEVERIDGE, KATHRYN ANNE;WAN, PETER, J. CHEM. SOC. CHEM. COMMUN.,(1989) N9, C. 1426-1428
    作者:MURALIDHARAN, S.、BEVERIDGE, KATHRYN ANNE、WAN, PETER
    DOI:——
    日期:——
  • WAN, PETER;MURALIDHARAN, S., J. AMER. CHEM. SOC., 110,(1988) N 13, 4336-4345
    作者:WAN, PETER、MURALIDHARAN, 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