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Fluoro-phenyl)-1-propyl-1H-benzoimidazole-5-carbonitri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Fluoro-phenyl)-1-propyl-1H-benzoimidazole-5-carbonitrile
英文别名
2-(4-Fluorophenyl)-1-propylbenzimidazole-5-carbonitrile
2-(4-Fluoro-phenyl)-1-propyl-1H-benzoimidazole-5-carbonitri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14FN3
mdl
——
分子量
279.317
InChiKey
IYGBRVAITRGWT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4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Fluoro-phenyl)-1-propyl-1H-benzoimidazole-5-carbonitrile 在 sodium azide 、 氯化铵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19.1%的产率得到2-(4-fluorophenyl)-1-propyl-5-(1H-tetrazol-5-yl)-1H-benz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新型1 H-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念珠菌的有效抗真菌活性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47种新颖的N 1-烷基化-2-芳基-5(6)-取代的1 H-苯并咪唑及其三种新颖的吲哚类似物,并通过试管稀释法评估了其对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C-2位置具有吡啶的化合物79和80表现出最大的活性,MIC值为6.25–3.12μg/ mL。吲哚类似物108-110没有抑制活性。J.杂环化​​学,(2009)。
    DOI:
    10.1002/jhet.179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氨基苯甲腈 在 sodium disulfite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4-Fluoro-phenyl)-1-propyl-1H-benzoimidazole-5-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some new 2-substituted-phenyl-1H-benzimidazole-5-carbonitriles and their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candida species
    摘要:
    New 2-substituted-phenyl-1H-benzimidazole-5-carboxylic acids (35, 38), ethyl-5-carboxylate (36), -5-carboxamides (37, 39),-5-carboxaldeliyde (42), -5-chloro (40), -5-trifluoromethyl (41), and -5-carbonitriles (44-53, 55-67), -6-carbonitrilc (54) were prepared and evaluated in vitro against Candida species. The cyano substituted compounds 53, 57, 58 and 61 exhibited the greatest activity with MIC values of 3.12 mug/mL, values similar to that of fluconazole. (C) 2002 Elsevier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s0968-0896(02)0010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