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ethyl 4-methylpentane-1,1,2-tricarboxylate | 143390-1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ethyl 4-methylpentane-1,1,2-tri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triethyl 4-methylpentane-1,1,2-tri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43390-13-0
化学式
C15H26O6
mdl
——
分子量
302.368
InChiKey
KYOAOVZPMWQEQ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5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78.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L-亮氨酸硫酸 、 sodium bromide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triethyl 4-methylpentane-1,1,2-tr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合成 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乙酯的新方法,一种用于丙烯聚合的钛-镁催化剂组分
    摘要:
    摘要 开发了一种通过琥珀酸二酯与两个异丁醛分子缩合,然后酯化和氢化二烯总和来制备 2,3-二烷基取代的琥珀酸酯的方法。通过该程序以良好的收率制备了纯度为 75-99% 的 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乙酯。使用合成的 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乙酯作为钛-镁催化剂的立体调节组分,可以合成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使用纯度 > 95% 的 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乙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特性,可以以高产率制备具有高全同立构指数的聚丙烯。
    DOI:
    10.1134/s10704272210600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raveling the Prominent Existence of Trace Metals in Photocatalysis: Exploring Iron Impurity Effects
    作者:Yahao Huang、Miao Wang、Wei Liu、Qiang Wu、Peng Hu
    DOI:10.1021/acs.joc.4c00155
    日期:2024.3.15
    Metal impurities can complic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catalyst species in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 and electrocatalysi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misleading finding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metal impurities on photocatalysis. Specifically,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of inert alkanes using chlorides without the use of an external photocatalyst was studied, achieving successful
    属杂质会使过渡属催化和电催化中活性催化剂种类的识别复杂化,可能导致误导性的发现。本研究研究属杂质对光催化的影响。具体来说,研究了在不使用外部光催化剂的情况下使用化物的惰性烷烃的光催化反应,成功实现了 C(sp 3 )–H 官能化。观察结果表明,在典型的实验室环境中,杂质很难避免,并且在正常反应体系中显着存在,而杂质在上述明显的“无属”反应中起着主导作用。此外,在使用化物的光催化C(sp 3 )–H功能化中,在低属浓度下,与Cu、Ce和Ni相比,表现出明显更高的催化活性。考虑到典型实验室环境中广泛存在杂质,这项研究提醒人们它们参与反应过程。
  • Beatty, American Chemical Journal, 1903, vol. 30, p. 229,233
    作者:Beatty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