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4-Dimethoxy-benz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 | 53629-4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4-Dimethoxy-benz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
英文别名
3,4-Dimethoxybenzyl-1,2,3,4-tetrahydro-beta-carboline;1-[(3,4-dimethoxyphenyl)methyl]-2,3,4,9-tetrahydro-1H-pyrido[3,4-b]indole
1-<3,4-Dimethoxy-benz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化学式
CAS
53629-44-0
化学式
C20H22N2O2
mdl
——
分子量
322.407
InChiKey
YTQGNJREACYOP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8 °C
  • 沸点:
    513.0±45.0 °C(Predicted)
  • 密度:
    1.18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46.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腈催化氢化过程中吲哚核对亚胺的捕集:四氢-β-咔啉的快速合成
    摘要:
    在乙酸中Pd·C催化加氢后,吲哚乙腈的还原自缩合​​反应生成1-(3-吲哚基甲基)-1,2,3,4-四氢-β-咔啉。氢化3,4-二甲氧基苯基乙腈未能得到四氢罂粟碱,但吲哚乙腈与3,4-二甲氧基苯基乙腈之间的交叉反应可分离出1-(3,4-二甲氧基苄基)-1,2,3,4-四氢-β-咔啉,否则可通过将色胺和3,4-二甲氧基苯基乙腈的混合物催化加氢制得(76%)。除了易于接近育亨宾骨架外,该反应还为四氢-β-咔啉的有用的一般合成方法开辟了道路。
    DOI:
    10.1016/0040-4039(95)00293-l
  • 作为产物:
    描述:
    1-veratryl-4,9-dihydro-3H-β-carboline 在 溶剂黄146 作用下, 生成 1-<3,4-Dimethoxy-benz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
    参考文献:
    名称:
    Onda; Kawanishi, Yakugaku Zasshi/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1956, vol. 76, p. 966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8-Oxoberbines and Related Benzolactams by Pd(OAc)<sub>2</sub>-Catalyzed Direct Aromatic Carbonylation
    作者:Mamoru Miyazawa、Takashi Tokuhashi、Akiyoshi Horibata、Takatoshi Nakamura、Yu Onozaki、Nobuhito Kurono、Hisanori Senboku、Masao Tokuda、Takeshi Ohkuma、Kazuhiko Orito
    DOI:10.1002/jhet.1044
    日期:2013.2
    prepared from 1-benz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s or 1-benz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s by a phosphine-free Pd(II)-catalyzed direct aromatic carbonylation in a Pd(OAc)2-Cu(OAc)2 catalytic system. The site selectivit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arbonylation with Pd(OAc)2 or Pd(OAc)2·2 PPh3, respectively.
    由1-苄基1,2,3,3,4-四氢异喹啉或1-苄基1,2,3,4-四氢-β-咔啉通过膦制备各种具有贝宾或育亨宾骨架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并内酰胺Pd(OAc)2 -Cu(OAc)2催化体系中的无铅Pd(II)催化直接芳族羰基化反应。将位点选择性与分别用Pd(OAc)2或Pd(OAc)2 ·2 PPh 3羰基化的位点选择性进行了比较。
  • Protiva et al.,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59, vol. 24, p. 83,86
    作者:Protiva et al.
    DOI:——
    日期:——
  • Synthetical experiments related to the indole alkaloids
    作者:K. T. Potts、Robert Robinson
    DOI:10.1039/jr9550002675
    日期:——
  • Hahn et al.,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35, vol. 520, p. 107,115
    作者:Hahn et al.
    DOI:——
    日期:——
  • Kanaoka,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59, vol. 7, p. 597,600
    作者:Kanaok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