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bromoethyl)-7-fluoroquinazolin-4(3H)-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bromoethyl)-7-fluoroquinazolin-4(3H)-one
英文别名
3-(2-Bromoethyl)-7-chloroquinazolin-4-one;3-(2-bromoethyl)-7-chloroquinazolin-4-one
3-(2-bromoethyl)-7-fluoroquinazolin-4(3H)-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8BrClN2O
mdl
——
分子量
287.543
InChiKey
OAAMGQKUESBVR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32.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2-bromoethyl)-7-fluoroquinazolin-4(3H)-one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3-(2-azidoethyl)-7-chloroquinazolin-4(3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锅串联点击反应和交叉脱氢偶联合成N-稠合三唑-哌嗪-喹唑啉酮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种一锅法合成四环三唑-哌嗪-喹唑啉酮融合的 N-杂环支架的方法。在该策略中,采用两种高效合成反应的串联方法,即点击和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具有高原子经济性,以获得目标 N-融合支架。由于具有高度官能团耐受性,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有趣的是,其中一些衍生物显示出强烈的白色固态荧光。
    DOI:
    10.1021/acs.orglett.1c03435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喹唑啉酮唑类化合物作为潜在抗菌剂的合成与生物学评价及其与小牛胸腺DNA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摘要:
    一系列小说 喹唑啉酮合成了吡咯并通过NMR,IR,MS和HRMS光谱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分析表明,某些目标化合物具有显着的抗菌效力。尤其是,硝基咪唑衍生物3a的抗菌效果与MIC相当,甚至更高(MIC = 0.03-0.05μmolmL -1)。诺氟沙星(MIC = 0.01–0.05μmolmL -1)和氯霉素(MIC = 0.02–0.10μmolmL -1)。通过紫外线可见光谱对化合物3a与小牛胸腺DNA进行的初步互动研究表明,化合物3a可以通过嵌入模式与DNA结合形成化合物3a –DNA复合物,并进一步阻止DNA复制,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氢键和范德华力在化合物3a –HSA的缔合中起重要作用。
    DOI:
    10.1039/c4md00281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lass of quinazolinoneazoles as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calf thymus DNA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作者:Li-Ping Peng、Sangaraiah Nagarajan、Syed Rasheed、Cheng-He Zhou
    DOI:10.1039/c4md00281d
    日期:——
    A series of novel quinazolinone azole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NMR, IR, MS and HRMS spectra. Bioactive assays showed that some target compoun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microbial potency. Especially, nitroimidazole derivative 3a displayed comparable or even superior antibacterial efficacies (MIC = 0.03–0.05 μmol mL−1) in contrast with norfloxacin (MIC = 0.01–0.05 μmol mL−1) and chloromycin
    一系列小说 喹唑啉酮合成了吡咯并通过NMR,IR,MS和HRMS光谱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分析表明,某些目标化合物具有显着的抗菌效力。尤其是,硝基咪唑衍生物3a的抗菌效果与MIC相当,甚至更高(MIC = 0.03-0.05μmolmL -1)。诺氟沙星(MIC = 0.01–0.05μmolmL -1)和氯霉素(MIC = 0.02–0.10μmolmL -1)。通过紫外线可见光谱对化合物3a与小牛胸腺DNA进行的初步互动研究表明,化合物3a可以通过嵌入模式与DNA结合形成化合物3a –DNA复合物,并进一步阻止DNA复制,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氢键和范德华力在化合物3a –HSA的缔合中起重要作用。
  • Synthesis of N-Fused Triazole–Piperazine–Quinazolinones via One-Pot Tandem Click Reaction and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作者:Ravuri Srinath、Arindam Manna、Subhankar Shee、Vijay Babu Pathi、Saswati Ghosh、Krishnendu Khamaru、Nakul Chandra Maiti、Biswadip Banerji
    DOI:10.1021/acs.orglett.1c03435
    日期:2021.12.17
    N-heterocyclic scaffolds is reported. In this strategy, a tandem approach of two highly efficient synthetic reactions, click and cross-dehydrogentive coupling reactions, with high atom economy we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target N-fused scaffolds. Being highly functional group tolerable, this method has broad substrate scope. Interestingly, some of these derivatives showed strong white solid-state fluorescence
    本文报道了一种一锅法合成四环三唑-哌嗪-喹唑啉酮融合的 N-杂环支架的方法。在该策略中,采用两种高效合成反应的串联方法,即点击和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具有高原子经济性,以获得目标 N-融合支架。由于具有高度官能团耐受性,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有趣的是,其中一些衍生物显示出强烈的白色固态荧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