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methoxyphenyl)-N'-(4-methylphenyl)carbodiimide | 454253-2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methoxyphenyl)-N'-(4-methylphenyl)carbodiimide
英文别名
——
N-(4-methoxyphenyl)-N'-(4-methylphenyl)carbodiimide化学式
CAS
454253-27-1
化学式
C15H14N2O
mdl
——
分子量
238.289
InChiKey
YYDKRWQXVLNZL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00.3±38.0 °C(Predicted)
  • 密度:
    1.0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3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基亚硝胺和异氰酸酯中的1,2,3-和1,2,4-三唑鎓盐,吡唑和喹喔啉:范围的研究
    摘要:
    已经发现四种标题化合物的形成强烈地依赖于取代基:1,2,3-三唑鎓盐6并非由具有与C-或N-苯基连接的电子受体的腈2产生。同样,叔丁基和芳基异氰酸酯不提供这类化合物。由前者的异氰化物得到季铵化产物7,而由后者的1,2,4-三唑鎓盐11得到。在环上具有叔丁基的化合物11也不稳定,从而产生三唑13。吡唑的形成(类似14)当两个被完全抑制叔丁基和芳基异腈的使用,而访问该环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好看到烷基异氰化物(的取代基的影响2是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可以忽略)。由中间体1,2-二重氮基22通过扩环形成喹喔啉23非常受雇于使用在N-苯基上带有供体取代基的2,并且在此前提下,闭环22实际上与性质无关异氰化物。的形成23不与观察到2 有受体基团。
    DOI:
    10.1002/jhet.5570400411
  • 作为产物:
    描述:
    N,N'-bis(4-methoxyphenyl)carbodiimide1,3-二对甲苯基碳二酰亚胺 在 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iridium guanidin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20%的产率得到N-(4-methoxyphenyl)-N'-(4-methylphenyl)carbodi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铱胍盐和脲基配合物的异聚草烯复分解反应:涉及可逆插入以形成六元金属环的催化
    摘要:
    四元金属环 Cp*Ir((NAr)2C=Z) 已被制备为 Z = NAr 和 Z = O。这些配合物与游离的杂枯烯进行了轻松的交换。该交换过程可用于在室温下实现芳基碳二亚胺的快速催化复分解,以及在稍微升高的温度下实现芳基碳二亚胺与异氰酸芳基酯的复分解。交换过程似乎是通过一种新的缔合机制进行的,该机制涉及环扩张以形成六元金属环,而不是环还原以产生亚氨基配合物。对关键中间体的观察和交叉实验的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设。
    DOI:
    10.1021/ja026178y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i>-Phenyl-1,2,4-triazoline-3,5-dione (PTAD) as a Dienophilic Dinitrogen Equivalent: A Simple Synthesis of 3-Amino-1,2,4-benzotriazines from Arylcarbodiimides
    作者:Mateo Alajarin、Baltasar Bonillo、Marta Marin-Luna、Pilar Sanchez-Andrada、Angel Vidal
    DOI:10.1002/ejoc.200901103
    日期:2010.2
    N-Arylcarbodiimides react with PTAD to provide [1,2,4]triazolo[1,2-a][1,2,4]benzotriazines by a [4+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When a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 diarylcarbodiimides are used, the cycloaddition proceeds with total chemoselectivity because only the more electron-rich aryl nucleus is involved. This observation has been rationalized by a computational study using DFT methods that shows that
    N-芳基碳二亚胺PTAD 反应,通过 [4+2] 环加成反应生成 [1,2,4] 三唑并 [1,2-a][1,2,4] 苯并三嗪。当使用不对称取代的二芳基碳二亚胺时,环加成以总化学选择性进行,因为仅涉及更富电子的芳核。使用 DFT 方法进行的计算研究证明了这一观察结果,该研究表明,在 HTAD 与芳基碳化二亚胺的反应中,能垒的大小取决于芳核上取代基的电子特征;计算还表明反应通过具有极性特征的异步状态进行。用氢氧化钾处理最终的环加合物得到 3-芳基(烷基)基-1,2,4-苯并三嗪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