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2-diphenylvinylidene)-(1,1,1-trimethylsilyl)amine | 18143-0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2-diphenylvinylidene)-(1,1,1-trimethylsilyl)amine
英文别名
diphenyl N-trimethylsilyl ketene imine
N-(2,2-diphenylvinylidene)-(1,1,1-trimethylsilyl)amine化学式
CAS
18143-06-1
化学式
C17H19NSi
mdl
——
分子量
265.43
InChiKey
AWXFQTFZUBAMK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64.8±52.0 °C(Predicted)
  • 密度:
    0.9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2-diphenylvinylidene)-(1,1,1-trimethylsilyl)amine盐酸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5,5-Dimethoxy-3-methyl-2,2-diphenyl-pentane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N-三烷基甲硅烷基二苯基cetenimines:作用于衍生羰基
    摘要:
    用羰基衍生物处理N-三甲基甲硅烷基二苯基酮亚胺时,可能发生加成反应或烯醇化反应,这些反应涉及酮亚胺的N 3 Si键的反应性。与醛反应是放热的。观察到与芳族或α-乙烯醛的加成反应。后者可产生区域特异性的加成(巴豆醛加成“ 1-4”)或仅区域选择性的加成(主要是肉桂醛加成“ 1-4”),但在两种情况下加成都是立体有向的。与酮反应由HgI 2催化; 苯乙酮仅产生加成反应,而在丙酮,苯丙酮或环己酮的情况下,在加成和烯醇化之间会发生竞争,但与频哪酮一起仅形成环氧乙烷。
    DOI:
    10.1016/s0022-328x(00)88950-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O-保护的α-羟基醛和N-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酮亚胺的高效羟醛型反应:β,γ-二羟基-腈的合成
    摘要:
    报道了芳香族 N-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酮亚胺与 O-保护的 α-三烷基甲硅烷氧基或 α-苄氧基醛的未催化羟醛型反应。结果表明,N-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酮亚胺(SKIs)对于这种羟醛型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并且在起始醛中存在的立体中心附近的立体中心形成中几乎完全控制立体化学使用这些化合物。在室温下观察到非常高的顺式立体选择性,并且可以在低温下实现立体选择性的逆转以有利于反产物的形成。初步理论计算支持这样的假设,即通过形成环状过渡态促进了羟醛型反应,伴随着从乙烯酮亚胺-氮到醛氧的 silatotropic 迁移。无催化剂羟醛反应已应用于带有两个不同芳基的芳族 N-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酮亚胺。在这些反应中,由醛 sp2 碳产生的立体中心的非对映选择性仍然非常高,但形成新的四元立体中心的立体选择性并不令人满意。
    DOI:
    10.1002/ejoc.2013004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制备含腈基γ-醇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重庆大学
    公开号:CN109824542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含腈基γ‑醇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在超低温下,将含有ɑ‑H的腈基化合物与属有机碱混合,随后加入二乙基化铝,交换完成后,再加入环氧化合物反应,处理后得到含腈基γ‑醇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便,生成的N‑铝基烯酮亚胺活性高,与环氧化合物反应时区域选择性好,反应时仅有开环产物生成,为制备含腈基γ‑醇化合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Llonch,J.-P.; Frainnet,E., Comptes Rendus des Seanc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 C: Sciences Chimiques, 1973, vol. 276, p. 1803 - 1806
    作者:Llonch,J.-P.、Frainnet,E.
    DOI:——
    日期:——
  • Meier, Stefan; Wuerthwein, Ernst-Ulrich, Chemische Berichte, 1990, vol. 123, # 12, p. 2339 - 2347
    作者:Meier, Stefan、Wuerthwein, Ernst-Ulrich
    DOI:——
    日期:——
  • MEIER, STEFAN;WIIRTHWEIN, ERNST-ULRICH, CHEM. BER., 123,(1990) N2, C. 2339-2347
    作者:MEIER, STEFAN、WIIRTHWEIN, ERNST-ULRICH
    DOI:——
    日期:——
  • CAZEAU P.; LLONCH J.-P.; SIMONIN-DABESCAT F.; FRAINNET E., J. ORGANOMETAL. CHEM. <JORC-AI>, 1976, 105, NO 2, 157-160
    作者:CAZEAU P.、 LLONCH J.-P.、 SIMONIN-DABESCAT F.、 FRAINNET E.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