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H,3H-naphtho[1,8-cd][1,2,6]oxadiborinine-1,3-diol | 1730-0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H,3H-naphtho[1,8-cd][1,2,6]oxadiborinine-1,3-diol
英文别名
Naphtho[1,8-cd][1,2,6]oxadiborinine-1,3-diol;2,4-dihydroxy-3-oxa-2,4-diboratricyclo[7.3.1.05,13]trideca-1(13),5,7,9,11-pentaene
1H,3H-naphtho[1,8-cd][1,2,6]oxadiborinine-1,3-diol化学式
CAS
1730-05-8
化学式
C10H8B2O3
mdl
——
分子量
197.794
InChiKey
JIRYDMNCRFDAO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0-285 °C
  • 沸点:
    421.1±28.0 °C(Predicted)
  • 密度:
    1.3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6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9.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H,3H-naphtho[1,8-cd][1,2,6]oxadiborinine-1,3-diol盐酸四(三苯基膦)钯sodium carbonate三乙胺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氘代二甲亚砜乙醚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29.09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基于1,8-二苯基萘的双胍识别羧酸和膦酸
    摘要:
    已经设计并合成了基于二苯基萘的二胍(1),用于识别二羧酸和二膦酸。二胍1在DMSO溶液中与二羧酸和二膦酸衍生物形成1∶1的配合物,并通过DOSY NMR光谱法确定配合物的形成。的二胍的弱淡黄色荧光1在DMSO溶液变成强带蓝色的荧光添加后1,3 -苯二羧酸3。但是,添加其他类型的脂族二羧酸后,例如α,ω-二羧酸,仅观察到微弱的淡黄色荧光,并且选择性识别了1,3-苯二乙酸3。在另一方面,对于识别二膦酸衍生物(的5 - 7),淡蓝色,观察到蓝色或粉红色荧光。有趣的是,通过二维NOESY分析成功地确定了胍基与含氧酸的结合模式(两种现有的向三个氮原子的结合模式)。荧光量子产率(Φ FL)的适度增加通过引入胍基的并与二羧酸结合3比1,8-二苯基萘本身的 二胍1的这些荧光特性可用于检测二羧酸和二膦酸。
    DOI:
    10.1016/j.tet.2020.131770
  • 作为产物:
    描述:
    1,8-二溴萘正丁基锂叔丁基锂 作用下, 以 乙醚正己烷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3.67h, 生成 1H,3H-naphtho[1,8-cd][1,2,6]oxadiborinine-1,3-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萘和联苯骨架的氧杂硼杂环化合物的便捷合成及其螯合物的相依赖性发光
    摘要:
    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萘和联苯骨架的六元和七元硼环系统的一般合成路线。通过核磁共振、X射线和计算技术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对于衍生自 1-hydroxy-1 H ,3 H -naphtho [1,8 - cd ][1,2]oxaborinin-3的有机硼络合物,观察到发光特性的强相位依赖性变化,量子产率范围为 10-95% -一。
    DOI:
    10.1002/chem.2021044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申请人: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074640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色纯度和高亮度及发光效率的可溶的光主体化合物以及使用该化合物的OLED器件。一种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1或式2所示,本发明使用结构式1和结构式2所示的光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具有优异的色纯度和亮度以及延长的耐久性效果。
  • 一种主体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045218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主体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LA‑LB;其中LA中含有通式1所示结构。结构式1,本发明主体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深的HOMO以及较浅的LUMO可以将掺杂剂的HOMO、LUMO包围在内,能够平衡空穴和电子的传递,能量传递更加充分,能有效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
  • BNB-Doped Phenalenyls: Modular Synthesis,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One-Electron Reduction
    作者:Alexander S. Scholz、Julian G. Massoth、Markus Bursch、Jan-M. Mewes、Thilo Hetzke、Bernd Wolf、Michael Bolte、Hans-Wolfram Lerner、Stefan Grimme、Matthias Wagner
    DOI:10.1021/jacs.0c03118
    日期:2020.6.24
    ring-closure reaction. All compounds devoid of B‒H bonds show favorabl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such as luminescence and reversible reduction behavior. In the case of the BNB-phenalenyl 7 (BMes, NMe), the radical anion K[7•] was generated through chemical reduction with K metal and characterized by EPR spectroscopy. K[7•] is not long-term stable in a THF/c-hexane solution, but abstracts a H• atom
    提出了 BNB 和 BOB 掺杂的苯二烯基的高度模块化合成。用 LiAlH4/Me3SiCl 处理 1,8-二基桥连硼酸酐 1 得到相应的 1,8-二基负载的二硼烷 (6) 2,它作为所有后续转化的起始材料。添加 MesMgBr/Me3SiCl 后,2 很容易转化为四有机基乙硼烷 (6) 5。最终通过 2 与 (Me3Si)2NR' 或 5 与 H2NR' 或 H2O(R' = H,我,p-Tol)。通过将 2 与二间三联苯胺结合,然后进行格氏介导的双闭环反应,制备了螺旋扭曲、完全嵌入 BNB 的 PAH 11。所有没有 B-H 键的化合物都表现出良好的光电特性,如发光和可逆还原行为。在 BNB-phenalenyl 7 (BMes, NMe) 的情况下,自由基阴离子 K[7•] 是通过与 K 属的化学还原产生的,并通过 EPR 光谱表征。K[7•] 在 THF/c-己烷溶液中不是长期稳定的,但会提取一个
  • Synthesis of a bis-manganese water splitting complex
    作者:Michael Watkinson、Andrew Whiting、Charles A. McAuliffe
    DOI:10.1039/c39940002141
    日期:——
    Complex 8 has been prepared by an efficient one-step manganese-templated condensation/macrocyclisation; upon irradiation using visible light in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p-benzoquinone, complex 8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to split water.
    复杂化合物8是通过一步高效模板缩合/大环化反应制备的;在中使用可见光照射对苯醌时,复杂化合物8显示出分解的能力。
  • Boronic ester functionalised 1,8-diboryl-naphthalene scaffolds: fluoride <i>versus</i> oxide chelation
    作者:Anna C. Booth、Petra Vasko、M. Ángeles Fuentes、Bart Cornelissen、Stephen Faulkner、Simon Aldridge
    DOI:10.1039/d2dt02888c
    日期:——
    competent for the uptake of F−, making use of a chelating mode of a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bridging B–F–B motif between the two boron centres. However, both experimental and quantum chem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μ2-F adduct is the kinetic product of fluoride uptake, with an alternative structural motif featuring a terminal B–F bond and a B–O–B bridge using one of the catechol oxygens being
    的 1,8-双(硼酸酯)衍生物 1,8-C 10 H 6 B(OR) 2 } 2是通过B–F–B 螯合作为离子受体的有吸引力的靶标,但由于竞争形成含有 B-O-B 基序的非常稳定的酸酐,因此很难进行合成。相比之下,1,8-C 10 H 6 B(OR) 2 }(BR' 2 ) 类型的不对称系统可以合成 (OR) 2 = 1,2-O 2 C 6 H 4 (即Cat ) 且 R′ = Mes。该系统被证明能够利用螯合作用模式并在两个中心之间形成桥接 B-F-B 基序来吸收 F - 。然而,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表明,μ 2 -F 加合物是化物吸收的动力学产物,具有末端 B-F 键和使用儿茶酚氧之一的 B-O-B 桥的替代结构基序在热力学上(稍微)更有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