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氨基-4-氯-4-戊烯酸 | 55528-30-8

中文名称
2-氨基-4-氯-4-戊烯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2-amino-4-chloro-4-pentenoic acid
英文别名
4-chloro-L-allylglycine;L-2-Amino-4-chloropent-4-enoate;(2S)-2-azaniumyl-4-chloropent-4-enoate
2-氨基-4-氯-4-戊烯酸化学式
CAS
55528-30-8
化学式
C5H8ClNO2
mdl
——
分子量
149.577
InChiKey
WLZNZXQYFWOBGU-BYPYZUC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5.6±40.0 °C(Predicted)
  • 密度:
    1.28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63.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SDS

SDS:46440d836b08b2e4f7b6afb29884609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氨基-4-氯-4-戊烯酸platinum(IV) oxideProteus mirabilis IFO 3849 盐酸 、 potassium phosphate buffer 、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L-正缬氨酸
    参考文献:
    名称:
    Moriguchi, Mitsuaki; Hoshino, Seiichi; Hatanaka, Shin-Ichi,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7, vol. 51, # 12, p. 3295 - 3300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4-chloro-L-lysineferrous ammonium sulphate氧气聚甘氨酸 、 sod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buffer 为溶剂, 反应 0.25h, 生成 2-氨基-4-氯-4-戊烯酸
    参考文献:
    名称:
    BesC 通过底物触发和反应性二铁-过氧中间体启动 C-C 裂解
    摘要:
    BesC 催化4-氯-l-赖氨酸依赖铁和 O 2的裂解,形成 4-氯-l-烯丙基甘氨酸、甲醛和氨。该过程是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该途径产生末端炔烃氨基酸,可用作蛋白质标记的有用生物正交句柄。作为以血红素加氧酶样折叠和一组非常相似的配位体(最近称为 HDOs)为代表的新兴二铁酶家族的一员,BesC 进行一种不寻常的碳-碳裂解反应,这与由典型的双核铁酶催化的反应。在这里,我们表明 BesC 激活 O 2以底物门控方式生成二铁-过氧中间体。检查过氧中间体与一系列赖氨酸衍生物的反应性表明,BesC 通过 C4-H 键的裂解启动了这种独特的反应轨迹;该过程代表单个转换反应中的限速步骤。观察到的 BesC 反应性代表了双核铁酶的第一个例子,它利用二铁-过氧中间体能够切割 C-H 键作为其天然功能的一部分,从而避免形成更常见的高价中间体与底物单氧合。
    DOI:
    10.1021/jacs.1c111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of a pathway for terminal-alkyne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作者:J. A. Marchand、M. E. Neugebauer、M. C. Ing、C.-I. Lin、J. G. Pelton、M. C. Y. Chang
    DOI:10.1038/s41586-019-1020-y
    日期:2019.3
    characterization of a unique pathway to produce a terminal alkyne-containing amino acid in the bacterium Streptomyces cattleya. We found that l-lysine undergoes an unexpected reaction sequence that includes halogenation, oxidative C–C bond cleavage and triple bond formation through a putative allene intermediate. This pathway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de novo cellular production of halo-, alkene- and alkyne-labelled
    生命系统可以使用一组显着有限的化学官能团产生大量的细胞功能,从机械基础设施和信号网络到酶催化和信息存储。与用作合成衍生小分子和材料中类似功能基础的官能团的广度相比,这一观察结果尤其值得注意。生物和合成反应空间之间相对较小的横截面构成了生物正交化学发展的基础,其中细胞内没有一对反应性官能团允许进行选择性原位反应1-4。然而,生物学上“稀有”的官能团,例如氟 5、氯 6,7、溴 7,8、膦酸酯 9、烯二炔 10,11、氰基 12、重氮 13、烯烃 14 和炔烃 15-17 基团,继续在由植物、真菌和微生物制成的天然产物中发现,这为生物体内生物正交试剂的内源性生物合成进行遗传编码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特别是,末端炔烃通过 Cu(i) 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点击”反应具有广泛的用途。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独特途径的发现和表征,以在细菌卡特兰链霉菌中产生含有末端炔烃的氨基酸。我们发现 l-赖氨酸
  • Moriguchi, Mitsuaki; Hoshino, Seiichi; Hatanaka, Shin-Ichi,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7, vol. 51, # 12, p. 3295 - 3300
    作者:Moriguchi, Mitsuaki、Hoshino, Seiichi、Hatanaka, Shin-Ichi
    DOI:——
    日期:——
  • BesC Initiates C–C Cleavage through a Substrate-Triggered and Reactive Diferric-Peroxo Intermediate
    作者:Olivia M. Manley、Haoyu Tang、Shan Xue、Yisong Guo、Wei-chen Chang、Thomas M. Makris
    DOI:10.1021/jacs.1c11109
    日期:2021.12.22
    enzymes. Here, we show that BesC activates O2 in a substrate-gated manner to generate a diferric-peroxo intermediate. Examination of the reactivity of the peroxo intermediate with a series of lysine derivatives demonstrates that BesC initiates this unique reaction trajectory via cleavage of the C4–H bond; this process represents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a single turnover reaction. The observed reactivity
    BesC 催化4-氯-l-赖氨酸依赖铁和 O 2的裂解,形成 4-氯-l-烯丙基甘氨酸、甲醛和氨。该过程是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该途径产生末端炔烃氨基酸,可用作蛋白质标记的有用生物正交句柄。作为以血红素加氧酶样折叠和一组非常相似的配位体(最近称为 HDOs)为代表的新兴二铁酶家族的一员,BesC 进行一种不寻常的碳-碳裂解反应,这与由典型的双核铁酶催化的反应。在这里,我们表明 BesC 激活 O 2以底物门控方式生成二铁-过氧中间体。检查过氧中间体与一系列赖氨酸衍生物的反应性表明,BesC 通过 C4-H 键的裂解启动了这种独特的反应轨迹;该过程代表单个转换反应中的限速步骤。观察到的 BesC 反应性代表了双核铁酶的第一个例子,它利用二铁-过氧中间体能够切割 C-H 键作为其天然功能的一部分,从而避免形成更常见的高价中间体与底物单氧合。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