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乳清酰肼 | 26409-12-1

中文名称
乳清酰肼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rotic hydrazide
英文别名
Orotsaeure-hydrazid;Orotic acid hydrazide;2,4-dioxo-1H-pyrimidine-6-carbohydrazide
乳清酰肼化学式
CAS
26409-12-1
化学式
C5H6N4O3
mdl
MFCD00185352
分子量
170.128
InChiKey
WUIOHZXWHJANC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0 °C(Solv: water (7732-18-5))
  • 密度:
    1.54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3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599090

SDS

SDS:63bbe938b520be20486b9de97be25e8e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乳清酰肼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buffer pH 9.86 <0.1 N Na2B4O7*10H2O - 0.1 N NaOH (1:1)> 作用下, 以 various solvent(s) 为溶剂, 反应 30.0h, 生成 1-(2,4-dioxo-1,2,3,4-tetrahydropyrimidine-6-carbonyl)-2-(2-oxybenzyl)hyd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antimonoamine oxidase activity of 1-(2,4-dioxo-1,2,3,4-tetrahydropyrimidine-6-carbonyl)-2-(substituted benzyl)hydrazines
    摘要:
    DOI:
    10.1007/bf00831697
  • 作为产物:
    描述:
    乳清酸盐酸 、 hydrazine hydra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3.0h, 生成 乳清酰肼
    参考文献:
    名称:
    乳清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
    摘要 乳清酸是一种天然产物,参与多种生物过程。人类间充质干细胞 (hMSCs) 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潜力。它们通常从大骨头的骨髓抽吸物中分离出来。过去,科学家们广泛利用这些干细胞的成骨潜力来评估为组织工程开发的合成支架的性能。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乳清酸的 N-芳基腙衍生物,并评估了它们作为人类间充质干细胞刺激剂的潜力。一些类似物对增殖率表现出良好至中等的影响。图形摘要 合成了乳清酸酯和几种 N-芳基腙衍生物,并评估了它们与人类基质干细胞 (hMSCs) 的干细胞增殖潜力,这是以前从未研究过的。一些衍生物表现出令人信服的增殖上调,据信这是由于芳环上的取代所致。
    DOI:
    10.1515/chem-2020-009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monoamine oxidase activity of N1-(4-Pyrimidinoyl)-N2-benzylhydrazines
    作者:P. I. Vainilavichyus、V. -S. M. Rochka、G. D. Myakushkene、N. -D. I. Lautsyuvene、R. Yu. Savitskene
    DOI:10.1007/bf00768247
    日期:1988.4
  • Antifungal agent
    申请人:BRISTOL LAB INC
    公开号:US02832782A1
    公开(公告)日:1958-04-29
  • GEORGIEV, G. M.;VASSILEV, G. N.;GAGAOUZOV, Y. N., DOKL. BOLG. AN, 42,(1989) N, S. 67-70
    作者:GEORGIEV, G. M.、VASSILEV, G. N.、GAGAOUZOV, Y. N.
    DOI:——
    日期:——
  • SAVITSKENE R. I.; VAJNILAVICHYUS P. I.; YASINSKAS L. L., NAUCH. TR. VYSSH. UCHEB. ZAVEDENIJ LITSSR, XIMIYA I XIM. TEXNOL., VILNYUS+
    作者:SAVITSKENE R. I.、 VAJNILAVICHYUS P. I.、 YASINSKAS L. L.
    DOI:——
    日期:——
  • VAJNILAVICHYUS, P. J.;ROCHKA, V. -S. M.;MYAKUSHKENE, G. D.;LAUTSYUVENE, N+, XIM.-FARMATS. ZH., 22,(1988) N 4, 421-424
    作者:VAJNILAVICHYUS, P. J.、ROCHKA, V. -S. M.、MYAKUSHKENE, G. D.、LAUTSYUVENE, N+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