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rocenylmaleimid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from 2,5-dibromo-N-methyl-1H-pyrrole. Bromine shift and oxidation of the pyrrole core with subsequent ferrocenylation using the Negishi C–C cross-coupling protocol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3-ferrocenyl-N-methylmaleimide (3), 3-bromo-4-ferrocenyl-N-methylmaleimide (4), and 3,4-diferrocenyl-N-methylmaleimide (5).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4 and 5 were investigated
二茂铁基马来
酰亚胺已由 2,5-二
溴-
N-甲基-1H-
吡咯合成。
吡咯核的
溴位移和氧化以及随后使用 Negishi C-C 交叉偶联方案的
二茂铁基化导致形成 3-
二茂铁基-N-甲基马来
酰亚胺 (3)、3-溴-4-
二茂铁基-N-甲基马来
酰亚胺 (4 ) 和 3,4-二
二茂铁基-N-甲基马来
酰亚胺 (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了4和5的结构特性。循环和方波伏安法、原位 UV/Vis/NIR 和 IR 光谱电
化学 (5) 突出了这些化合物的电
化学特性。化合物 3 和 4 表现出一种可逆的
二茂铁基氧化还原事件,而图 5 显示了两个单独的电
化学可逆单电子转移过程,分别具有非常高的 ΔE°' 值和 E1°' = 50 和 E2°' = 380 mV(ΔE°' = 330 mV)的还原电位,[NBu4] [B(
C6F5)4]作为支持电解质。NIR 测量证实了
铁中心 (FeII/FeIII) 之间的电子通信,因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