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6-双(溴甲基)-2,4,5-三甲基甲苯 | 35168-64-0

中文名称
3,6-双(溴甲基)-2,4,5-三甲基甲苯
中文别名
3,6-双(溴甲基)杜烯;1,4-双(溴甲基)-2,3,5,6-四甲基苯;1,4二溴甲基2,3,5,6四甲基苯
英文名称
1,4-bis(bromomethyl)-2,3,5,6-tetra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1,4-bis(bromomethyl)durene
3,6-双(溴甲基)-2,4,5-三甲基甲苯化学式
CAS
35168-64-0
化学式
C12H16Br2
mdl
——
分子量
320.067
InChiKey
OREPDRBSWICSC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5℃
  • 沸点:
    353℃
  • 密度:
    1.498
  • 闪点:
    195℃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0399909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0,P264,P280,P301+P330+P331+P310,P303+P361+P353+P310+P363,P304+P340+P310,P305+P351+P338+P310,P405,P50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1759
  • 危险性描述:
    H314
  • 储存条件:
    | 室温 |

SDS

SDS:2332617f2d2a8109096c08606b10a401
查看
3,6-双(溴甲基)杜烯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3,6-Bis(bromomethyl)dure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皮肤腐蚀/刺激 1B类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第1级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危险
危险描述 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 切勿吸入。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
食入:漱口。切勿催吐。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储存]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3,6-双(溴甲基)杜烯
3,6-双(溴甲基)杜烯 修改号码:5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百分比: >98.0%(GC)
CAS编码: 35168-64-0
俗名: 1,4-Bis(bromomethyl)-2,3,5,6-tetramethylbenzene
分子式: C12H16Br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食入: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切勿引吐。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针对有毒颗粒的P3过滤式空气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
紧急措施: 处并处在上风处。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依
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渗手套。
眼睛防护: 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3,6-双(溴甲基)杜烯 修改号码:5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外形(20°C): 固体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白色-极淡的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溴化氢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3,6-双(溴甲基)杜烯 修改号码:5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第8类 腐蚀品
UN编号: 1759
正式运输名称: 腐蚀性固体, 不另作详细说明
包装等级: II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6-双(溴甲基)-2,4,5-三甲基甲苯2-硝基丙烷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异丙醇 为溶剂, 反应 96.0h, 以91%的产率得到2,3,5,6-四甲基-苯-1,4-二甲醛
    参考文献:
    名称:
    Self-Assembly and Traveling Wave Ion Mobility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Hexacadmium Macrocycles
    摘要:
    Self-assembly of 1,3-di(4'-terpyridinyl)arenes by using the labile tpy-Cd(II)-tpy (where tpy = 2,2':6',2 ''-terpyridine) connectivity afforded access to hexacadmium macrocycles in high yield. These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veling wave ion mobility mass spectrometry (TWIM-MS).
    DOI:
    10.1021/ja907262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混合价系统中的间隔(电荷共振)跃迁。桥接芳族(氧化还原)中心之间的空间与通过键电子转移
    摘要:
    在包含一对芳香族氧化还原中心 (Ar(*)(+)/Ar) 的混合价系统的电子光谱中,一致地观察到诊断性近红外区域中出现的区间吸收带,这些中心由两种基本不同类型的分子桥。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空间通路由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3(*)(+) 中的邻二甲苯桥决定,其中 Ar = 2,5-二甲氧基-对甲苯基 (T),其中构象流动性允许平面 T(*)(+)/T 氧化还原中心的近端顺式配置。四个独立的实验探针通过测量(a)循环伏安图中相当大的电位分裂,表明这种共面 Ar(*)(+)/Ar 氧化还原中心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电子相互作用,(b) X 射线晶体学对 T(*)(+)/T 中心的醌式畸变,(c) ESR 超精细分裂的“加倍”,以及 (d) 明显的间隔电荷共振带。在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2a(*)(+) 中,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直通 (br)-键通路由对亚苯基桥强制执行,该桥在 Ar(*)(+) 之间提供结构上不灵活的线性连接/Ar
    DOI:
    10.1021/ja037867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fining the model to design α-chymotrypsin superactivators: the role of the binding mod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作者:Francesco Gabriele、Laura Goracci、Raimondo Germani、Nicoletta Spreti
    DOI:10.1039/d0nj04676k
    日期:——
    knowledge of the enzyme–additive interactions and to validate the modelling studies, new ammonium-based additives 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being critical to improving superactivation, with [(2,3,5,6-tetramethyl-p-phenylene)dimethylene]bis[triethylammonium bromide] (bisEDuEAB) resulting as the most effective quaternary ammonium superactivating agent studied so
    已知具有大量疏水部分的许多季铵盐可激发水溶液中的α-胰凝乳蛋白酶(α-CT)的超活化作用。特别是,最近出现了苄基取代的铵盐和基于二价铵的盐,它们是诱导α-CT超活化和稳定化的有前途的化合物。初步的计算机模拟表明,α-CT残基色氨酸215是这些添加剂的主要锚点。为了更广泛地了解酶与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并验证建模研究,设计并测试了新的基于铵的添加剂。疏水相互作用对提高超活化至关重要,其中[(2,3,5,6-tetramethyl- p迄今为止,作为最有效的季铵超活化剂而得到的-亚苯基]二亚甲基]双[三乙基溴化铵](bisEDuEAB)。最后,观察到了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动力学参数之间的一般一致性,并基于提出的α-CT/加性结合模式讨论了数据解释。
  • Poly(pyrazol-1-ylmethyl)Benzenes: New Multidentate Ligands
    作者:CM Hartshorn、PJ Steel
    DOI:10.1071/ch9951587
    日期:——

    Twelve new multidentate poly(pyrazol-1-ylmethyl)benzene ligands , (5)-(16),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phase-transfer-catalysed alkylations of pyrazoles with poly( bromomethyl )benzenes, and their 1H and 13C n.m.r. spectra have been fully assigne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tetrachloropalladate salt of the diprotonated form of 1,4-bis(3,5-dimethylpyrazol-1-ylmethyl)-2,3,5,6-tetramethylbenzene and on hexakis (pyrazol-1-ylmethyl)benzene.

    通过吡唑与聚(溴甲基)苯的相转移催化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十二种新的多齿聚(吡唑-1-基甲基)苯配体(5)-(16),并完全分配了它们的 1H 和 13C n.m.r. 光谱。对 1,4-双(3,5-二甲基吡唑-1-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的二质子化形式的四氯钯盐和六(吡唑-1-基甲基)苯进行了 X 射线晶体结构测定。
  • Substituted 2-(2''-pyridyl)benzimidazole palladium(II) complexes as an efficient catalytic system for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Mahmut ULUSOY、Nurdal ÖNCEL、Emine AYTAR
    DOI:10.3906/kim-1505-105
    日期:——
    A new series of $N,N$-type 2-(2'-pyridyl)benzimidazole ligands (2A$_\mathbf1}}$, 2A$_\mathbf2}}$, 3B$_\mathbf1}}$, 3B$_\mathbf2}}$, 3B$_\mathbf3}}$, and 4C$_\mathbf1}})$ and their Pd(II) complexes (5A$_\mathbf1}}$, 5A$_\mathbf2}}$, 6B$_\mathbf1}}$, 6B$_\mathbf2}}$, 6B$_\mathbf3}}$, and 7C$_\mathbf1}})$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onventional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incorporation of $N$-coordinated benzimidazole complexes of palladium gav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Suzuki-Miyaura coupling of aryl halides substrates. After determining the best active catalyst as 5A$_\mathbf1}}$, bearing the mesityl substituent on the benzimidazole ring with the Pd(II) ion, optimiza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via changing the substrate, base, time, atmosphere, and the effect of water. The DMF:H$_2}$O (4/1) and Cs$_2}$CO$_3}$ as base were found to be critical for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action yield (100%).
    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N$型2-(2'-吡啶基)苯并咪唑配体(2A$_\mathbf1}}$、2A$_\mathbf2}}$、3B$_\mathbf1}}$、3B$_\mathbf2}}$、3B$_\mathbf3}}$和4C$_\mathbf1}}$)及其Pd(II)配合物(5A$_\mathbf1}}$、5A$_\mathbf2}}$、6B$_\mathbf1}}$、6B$_\mathbf2}}$、6B$_\mathbf3}}$和7C$_\mathbf1}}$),并通过常规光谱方法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含有$N$配位的苯并咪唑配体使得钯催化剂在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展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在确定具有甲基苯并咪唑环结构的5A$_\mathbf1}}$为最佳活性催化剂后,通过改变底物、碱、时间、气氛和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使用DMF:H$_2}$O (4/1)溶剂和Cs$_2}$CO$_3}$作为碱对反应产率(100%)的提高至关重要。
  • Anion induced binding electrochemical signal transduction in ferrocenyl benzolimidazolium podands
    作者:Yan Bai、Bing-Guang Zhang、Chun-Ying Duan、Dong-Bin Dang、Qing-Jin Meng
    DOI:10.1039/b508173d
    日期:——
    conformation with the two ferrocene moieties positioned in the same side and a templating bromide anion sited inside. The cisoid form was stabilized not only by the (C–H)+⋯Br− hydrogen bond, but also cooperated by the C–H⋯Br− hydrogen bonding related to the Cp rings of the ferrocenyl moieties and the CH2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of the receptor 1 for Cl−, Br− and I− were determined using
    苯合成了具有二茂铁基臂的苯并咪唑基的双足和三脚形电化学响应受体,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两臂对位化合物1 ·2Br表现出顺式构象,两个二茂铁部分位于同一侧,而模板溴化物阴离子位于内部。所述cisoid形式不仅由(CH)稳定+ ⋯溴-氢键,也合作由CH⋯溴-氢键相关的二茂铁基团的Cp环和CH 2分别团, 。受体的结合常数1为氯- ,溴-和我−用1 H NMR测定滴定法 在 d 6-二甲基亚砜如600米-1,440立方米-1和350海里-1,分别。所述元三臂化合物2 ·3BR采取了锥体与位于同一侧的分子腔和三个含二茂铁臂内选址溴化物阴离子构象。阳离子杂环通过三倍的C–H⋯Br –氢键与溴化物阴离子相互作用。第6天的1 H NMR滴定 二甲基亚砜揭示的缔合常数2为氯- ,溴-和我-分别为9.7×10 3中号-1,6.8×10 3中号-1和120米-1,分别。电化学测量表明,二茂铁基部分和阴离子之间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a novel multipodal ligand
    作者:Zhen-Zhong Yan、Na Hou、Cong-Min Wang
    DOI:10.1016/j.saa.2014.09.035
    日期:2015.2
    Solid complexes of lanthanide nitrates with an novel multipodal ligand, 1,2,4,5-tetramethyl-3,6-bisN,N-bis[((2'-furfurylaminoformyl)phenoxyl)ethyl]-aminomethyl}-benzene (L)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nfrared spectra and molar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Sm(III), Eu(III), Tb(III) and Dy(III) nitrate complexes in solid
    硝酸镧与新型多足配体1,2,4,5-四甲基-3,6-双N,N-双[(((2'-糠基氨基甲酰基)苯氧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的固体配合物( L)已经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率测量来表征。同时,研究了固态Sm(III),Eu(III),Tb(III)和Dy(III)硝酸盐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这些配合物表现出中心金属离子的特征发射。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表明,配体的三重态能级(T1)比其他镧系离子更好地匹配了Tb(III)的共振能级。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