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utoxymethyl)-2-iodo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utoxymethyl)-2-iodobenzene
英文别名
2-Iodobenzyl alcohol, n-butyl ether
1-(butoxymethyl)-2-iodo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1H15IO
mdl
——
分子量
290.144
InChiKey
AXAYHEXMWPPBM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对苯二腈1-(butoxymethyl)-2-iodobenzeneN,N,N-三乙基-1-丁烷铵氯化物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72 %的产率得到4-(1-(benzyloxy)butyl)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氰基芳烃对脂肪族醚进行电还原远程苯甲基 C(sp3)–H 芳基化以合成 α-(杂)芳基醚
    摘要:
    开发了一种碘芳烃驱动的不对称1-(邻碘芳基)烷基醚与氰基芳烃的远程电还原C(sp 3 )–H芳基化反应,用于α-(杂)芳基醚的位点选择性合成。通过引入氰基芳烃作为芳基源和电子转移介体,该方法包括一种碘芳烃驱动策略,能够区域可控地形成两个新键,一个 C(sp 2 )–H 键和一个 C(sp 2 )– C(sp 3 ) 键,在一个反应​​步骤中通过卤素原子转移 (XAT)、氢原子转移 (HAT)、自由基-自由基偶联和脱氰化的顺序。
    DOI:
    10.1021/acs.orglett.4c00615
  • 作为产物:
    描述:
    2-碘苄醇氢溴酸 、 sodium hydrid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2.5h, 生成 1-(butoxymethyl)-2-iod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克服分子间自由基加成醛的完全可逆性的策略:串联的C–H和C–O键使(苯氧基甲基)芳烃与羰基的环化裂解为苯并呋喃
    摘要:
    通过级联自由基偶联策略实现了碳自由基的分子间加成。它包括向羰基的分子间烷基加成,然后向卤代芳烃的分子内烷氧基加成,并以高收率产生取代的苯并呋喃。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EPR分析,探索了该反应的自由基性质。通过KIE实验和控制实验研究了该机理。该方法可以快速,实用地获得TAM-16的关键中间体,TAM-16是治疗结核病的安全有效的抗菌剂,因此,对有机合成和制药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DOI:
    10.1021/acs.orglett.8b012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ategy for Overcoming Full Reversibility of Intermolecular Radical Addition to Aldehydes: Tandem C–H and C–O Bonds Cleaving Cyclization of (Phenoxymethyl)arenes with Carbonyls to Benzofurans
    作者:Hong-Xing Zheng、Xiang-Huan Shan、Jian-Ping Qu、Yan-Biao Kang
    DOI:10.1021/acs.orglett.8b01207
    日期:2018.6.1
    An intermolecular addition of carbon radicals enabled by a cascade radical coupling strategy is developed. It includes an intermolecular alkyl radical addition to a carbonyl group followed by an intramolecular alkoxy radical addition to haloarenes and produces substituted benzofurans in high yields. The radical nature of this reaction is explored by radical trapping experiments and EPR analysis. The
    通过级联自由基偶联策略实现了碳自由基的分子间加成。它包括向羰基的分子间烷基加成,然后向卤代芳烃的分子内烷氧基加成,并以高收率产生取代的苯并呋喃。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EPR分析,探索了该反应的自由基性质。通过KIE实验和控制实验研究了该机理。该方法可以快速,实用地获得TAM-16的关键中间体,TAM-16是治疗结核病的安全有效的抗菌剂,因此,对有机合成和制药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 Electroreductive Remote Benzylic C(sp<sup>3</sup>)–H Arylation of Aliphatic Ethers Using Cyanoare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α-(Hetero)aryl Ethers
    作者:Liang Zeng、Hua-Zhan Ren、Gui-Fen Lv、Xuan-Hui Ouyang、De-Liang He、Jin-Heng Li
    DOI:10.1021/acs.orglett.4c00615
    日期:2024.3.29
    remote C(sp3)–H arylation of unsymmetrical 1-(o-iodoaryl)alkyl ethers with cyanoarenes for the site selective synthesis of α-(hetero)aryl ethers is develop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yanoarenes as both aryl sources and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ors, this method includes an iodoarene-driven strategy to enable the regiocontrollable formation of two new bonds, one C(sp2)–H bond, and one C(sp2)–C(sp3) bond
    开发了一种碘芳烃驱动的不对称1-(邻碘芳基)烷基醚与氰基芳烃的远程电还原C(sp 3 )–H芳基化反应,用于α-(杂)芳基醚的位点选择性合成。通过引入氰基芳烃作为芳基源和电子转移介体,该方法包括一种碘芳烃驱动策略,能够区域可控地形成两个新键,一个 C(sp 2 )–H 键和一个 C(sp 2 )– C(sp 3 ) 键,在一个反应​​步骤中通过卤素原子转移 (XAT)、氢原子转移 (HAT)、自由基-自由基偶联和脱氰化的顺序。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