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作介绍了
铜(II)配合物(C1-C6)的合成,表征以及这些化合物模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化活性的潜力。
铜(II)配合物是通过取代的芳族酰
肼与芳族醛(
水杨醛和
吡ido醛盐酸盐)之间的醛醇缩合反应形成的,形成两个新的
配体(L1至L6),从而生成新的二聚双
铜(II)配合物(C1)。和C2),新的三种单体CuII衍
生物(C3,C4和C6)和聚合物配合物(C5)。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和电
化学分析充分表征了CuII配合物。随后,使用
NBT(
氯化硝基蓝
四唑鎓)光还原方法对CuII衍
生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估。在体外评估
抗氧化剂活性之后,观察到超氧化物离子的最佳抑制率与C4和C5配合物有关。通过分子对接和量子
化学计算(福井图)进行的计算分析为CuII配合物的
生物学活性提供了分子
水平的解释。此外,首次在线虫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测试了C1-C6的细胞毒性,证实了C4和C5的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