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methoxy-N-methylbut-2-yn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methoxy-N-methylbut-2-ynamide
英文别名
——
N-methoxy-N-methylbut-2-yn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6H9NO2
mdl
——
分子量
127.143
InChiKey
NVIUJXANIQHNO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methoxy-N-methylbut-2-ynamide喹啉 、 5% palladium on barium sulphate 、 氢气 作用下, 以55%的产率得到(Z)-N-methoxy-N-methylbut-2-e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不饱和 NHC 配体的基于 Ru 的儿茶酚盐配合物:用于合成 (Z)-α,β-不饱和酯、羧酸以及伯、仲和 Weinreb 酰胺的有效交叉复分解催化剂
    摘要:
    尽管取得了显着进展,但用于制备 (Z)-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烯烃复分解方法仍然很少,适用于合成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特别需要的是可以由基于钌的催化剂促进的转化,因为这样的实体将允许直接获得羧酸酯和酰胺或酸(与基于钼或钨的亚烷基相反)。在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通过计算和实验研究获得的机理洞察,发现一种易于获得的儿茶酚硫合钌配合物,该配合物可用于生成许多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产率高达 81%,≥98: 2 Z/E 比率。我们首次证明,通过使用带有不饱和 N-杂环卡宾 (NHC) 配体的复合物,源自缺电子性更强的酯、酸和 Weinreb 酰胺(相对于伯酰胺或仲酰胺)的产物可以高效合成并具有高度立体化学控制。通过两个代表性应用说明了合成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新进展的重要性:八步、15% 的总产率和完全 Z 选择性路线,导致可用于合成 stagonolide E 的中间体(vs 11步骤,4%
    DOI:
    10.1021/jacs.9b02318
  • 作为产物:
    描述:
    N-甲氧基-N-甲基羟胺2-丁炔酸甲酯仲丁基氯化镁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5%的产率得到N-methoxy-N-methylbut-2-y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铜(II)催化的硼在水性介质中添加到乙炔酯和酰胺中
    摘要:
    开发了在露天条件下进行铜(II)催化的pinBBdan加至炔酸和炔酰胺中的露天条件。简单而温和的β-硼化协议以显着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方式进行,从而以良好的产率提供了1,8-二氨基萘保护的(Z)-β-硼烯酸酯和伯,仲和叔酰胺。 。这些反应显示出对各种烷基,芳基和杂原子官能团的高耐受性,并提供了对各种乙烯基硼酸衍生物的方便获得。
    DOI:
    10.1021/acs.joc.6b006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催化不对称合成可待因和吗啡的方法
    申请人:兰州大学
    公开号:CN10966603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可待因和吗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以3‑丁炔‑1‑醇为起始原料,合成化合物6:(II)化合物6先在螺环胺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分子内Michael加成反应,再加入酸进行脱水环化反应,得到具有氢化二苯并呋喃结构的手性化合物7:(III)化合物7经烯丙基化、臭氧氧化、傅克反应、环氧化反应、Wharton氧迁移反应、脱苄基、Mitsunobu反应、DMP氧化、硼氢化钠还原和伯奇还原的转化,得到可待因可待因进一步在三溴化硼作用下,脱除甲基保护基,得到吗啡。与现有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全合成方法更为简短,催化不对称反应具有对映选择性高、产率高等优点。
  • Synthesis of a key intermediate for the total synthesis of pseudopteroxazole
    作者:J.S. Yadav、E. Vijaya Bhasker、P. Srihari
    DOI:10.1016/j.tet.2010.01.054
    日期:2010.3
    A facile synthesis of a key intermediate for the total synthesis of anti-mycobacterial compound pseudopteroxazole is described employing an intramolecular Diels–Alder cyclization and an iodine-mediated oxidative aromatization step.
    通过分子内Diels-Alder环化反应和碘介导的氧化芳构化步骤,可以轻松合成关键中间体,从而实现抗分枝杆菌化合物拟对恶唑的总合成。
  • Total Synthesis of Pulvomycin D
    作者:Lukas Fritz、Sebastian Wienhold、Sabrina Hackl、Thorsten Bach
    DOI:10.1002/chem.202104064
    日期:2022.1.13
    Trienone units and the elimination-prone hydroxy groups render pulvomycin D a capricious target, the total synthesis of which required a subtle endgame strategy, including a Heck reaction (3) and a sequential release of six silyl protecting groups combined with a Peterson elimination reaction (4). Earlier key steps of the synthesis included a diastereoselective aldol reaction (1) and a regioselective Yamaguchi
    脆弱的女神:三烯酮单元和易于消除的羟基使普沃霉素 D 成为一个反复无常的目标,其全合成需要微妙的最终策略,包括赫克反应 (3) 和顺序释放六个甲硅烷基保护基团与Peterson 消除反应 (4)。合成的早期关键步骤包括非对映选择性羟醛反应 (1) 和区域选择性山口酯化 (2)。
  • Total Synthesis of the Guangnanmycin A Alcohol
    作者:Kenzo Yahata、Alois Fürstner
    DOI:10.1002/anie.202319070
    日期:2024.3.4
    isomerization. The signature disulfide was introduced by a thia-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followed by an unusual thioether-to-disulfide swap. In the dense array, however, final oxidation of the primary alcohol was unsuccessful.
    为了寻找广南霉素A(抗癌药物先导莱那霉素的同系物),必须建立显着的环菌株。通过将闭环炔复分解与钌催化的氧化还原异构化相结合来应对这一挑战。标志性的二硫化物是通过硫杂-迈克尔加成反应引入的,然后进行不寻常的硫醚-二硫化物交换。然而,在密集阵列中,伯醇的最终氧化并不成功。
  • Kinetic Resolution of 1,2-Diols through Highly Site- and Enantioselective Catalytic Silylation
    作者:Yu Zhao、Aurpon W. Mitra、Amir H. Hoveyda、Marc L. Snapper
    DOI:10.1002/anie.200703650
    日期:2007.11.1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