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4-methoxyphenyl) O-phenyl thiocarbon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4-methoxyphenyl) O-phenyl thiocarbonate
英文别名
thiocarbonic acid O-(4-methoxy-phenyl ester)-O'-phenyl ester;Thiokohlensaeure-O-(4-methoxy-phenylester)-O'-phenylester;O-(4-Methoxyphenyl)-O-phenyl thiocarbonate;(4-Methoxyphenoxy)-phenoxymethanethione
O-(4-methoxyphenyl) O-phenyl thiocarbon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2O3S
mdl
——
分子量
260.313
InChiKey
SLPDBLFZSPLTQ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59.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4-methoxyphenyl) O-phenyl thiocarbonate三乙基硅烷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1%的产率得到4-甲氧基-苯甲酸苯酯
    参考文献:
    名称:
    自由基1,2-O→C换位,通过O-新叶重排/裂解级联将苯酚转化为苯甲酸酯
    摘要:
    激进的旋转木马!二芳基硫代碳酸二酯(可从酚类中一步得到)可以通过新的自由基级联直接转化为苯甲酸酯,该自由基将O和C原子置于芳族核上。级联绕过常见的Barton-McCombie片段,而通常不利的是O-neophyl重排,O中心自由基中高度放热的CS键分裂使不可逆和有效(参见方案; FG =官能团) 。
    DOI:
    10.1002/chem.201001056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酚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O-(4-methoxyphenyl) O-phenyl thiocarb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自由基O→C换位:苯酚转化为苯甲酸酯和苯甲酰胺的无金属工艺
    摘要:
    我们报告了通过新的自由基级联将苯酚转化为苯甲酸的酯和酰胺的无金属方法。二芳基硫代碳酸酯和硫代氨基甲酸酯可在单个高产率步骤中从苯酚获得,可在C═S部分的硫原子上选择性添加甲硅烷基。该添加步骤类似于Barton-McCombie反应的第一步,产生的碳原子团通过O进行1,2 O→C换位-新叶重排。可逆重排步骤中通常不利的平衡是通过O中心自由基中的高放热C-S键断裂而向前移动的,这提供了最终的苯甲酸酯或苯甲酰胺产品。由苯酚的无金属苯甲酸衍生物的制备为芳基三氟甲磺酸酯的金属催化的羰基化提供了潜在有用的替代方法。
    DOI:
    10.1021/jo102467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inetic Study of the Phenolysis of <i>O</i>-Methyl and <i>O</i>-Phenyl <i>O</i>-2,4-Dinitrophenyl Thiocarbonates and <i>O</i>-Ethyl 2,4-Dinitrophenyl Dithiocarbonate
    作者:Enrique A. Castro、David Arellano、Paulina Pavez、José G. Santos
    DOI:10.1021/jo034538+
    日期:2003.8.1
    (PDNPTOC), and O-ethyl 2,4-dinitrophenyl dithiocarbonate (EDNPDTC) are studied kinetically in water, at 25.0 degrees C and an ionic strength of 0.2 M (KCl). All reactions show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under an excess of phenol over the substrate, and are first order in phenoxide anion. The reactions of EDNPDTC show a linear Bronsted-type plot of slope beta = 0.67, suggesting a concerted mechanism. On the
    一系列与O-甲基O-2,4-二硝基苯碳酸酯(MDNPTOC),O-苯基O-2,4-二硝基苯碳酸酯(PDNPTOC)和O-乙基2,4-二硝基苯基二碳酸酯(EDNPDTC)的反应)是在25.0摄氏度的中和0.2 M(KCl)的离子强度下在中进行动力学研究的。所有反应在底物上苯酚过量的情况下均显示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并且在盐阴离子中为一级反应。EDNPDTC的反应显示斜率β= 0.67的线性布朗斯台德图,表明存在协同作用的机理。另一方面,MDNPTOC和PDNPTOC的醛化酶分别显示斜率β= 0.27和0.28的线性布朗斯台德图,这与逐步机理有关,在逐步机理中,阴离子四面体中间体(T(-))的形成决定了速率。通过将所研究的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与相似的反应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i)。在中间T(-)中用O(-)取代S(-)会使该物种不稳定。(ii)。将T(-)中的DNPO更
  • DIRECT CONVERSION OF PHENOLS INTO AMIDES AND ESTERS OF BENZOIC ACID
    申请人:Alabugin Igor
    公开号:US20110237798A1
    公开(公告)日:2011-09-29
    A method is provid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 aryl ester or an N-aryl aromatic carboxamide. The method comprises contacting an O,O-diaryl thiocarbonate or an O-aryl-N-aryl thiocarbamate with a reactant that regioselectively reacts with sulfur, which contact causes an O-neophyl rearrangement, thereby forming either the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 aryl ester or the N-aryl aromatic carboxamide, respectively.
    提供了一种制备芳香羧酸芳基酯或N-芳基芳香羧酰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O,O-二芳基碳酸酯或O-芳基-N-芳基氨基甲酸酯与能够选择性地与反应的试剂接触,这种接触导致O-新叶基重排,从而分别形成芳香羧酸芳基酯或N-芳基芳香羧酰胺。
  • A Study of the Schönberg Rearrangement of Diaryl Thioncarbonates to Diaryl Thiolcarbonates<sup>1</sup>
    作者:H. R. Al-Kazimi、D. S. Tarbell、Derek Plant
    DOI:10.1021/ja01614a035
    日期:1955.5
  • US8410303B2
    申请人:——
    公开号:US8410303B2
    公开(公告)日:2013-04-0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