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S)-3-(N-benzyl-N-methylamino)cyclopent-1-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S)-3-(N-benzyl-N-methylamino)cyclopent-1-ene
英文别名
N-benzyl-(2-cyclopenten-1-yl)methylamine;benzyl-cyclopent-2-enyl-methyl-amine;3-Methylbenzylamino-cyclopenten-(1);Benzyl-cyclopent-2-enyl-methyl-amin;N-benzyl-N-methylcyclopent-2-en-1-amine
(RS)-3-(N-benzyl-N-methylamino)cyclopent-1-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7N
mdl
——
分子量
187.285
InChiKey
CPZMNZGOZQPNQ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S)-3-(N-benzyl-N-methylamino)cyclopent-1-enezinc perchlorate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1RS,2RS,5RS)-2-(4-acetylpiperazin-1-yl)-5-[benzyl(methyl)amino]cyclopent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二氨基环戊醇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已经开发出通过不同亲核试剂对N,N-二取代的1,2-环氧-3-氨基环戊烷进行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环氧开环的最佳条件。环氧前体中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和环氧乙烷环的取向对于反应结果至关重要。因此,用胺处理(1RS,2SR,3SR)-1,2-环氧-3-(N,N-二苄氨基)环戊烷(3b)会得到C1和C2区域加合物的混合物,而使用(1RS,2SR ,3SR)-1,2-环氧-3-(N-苄基-N-甲基氨基)环戊烷(3a)最终导致C1加合物。碱催化的环氧化物6a,b的氨解主要产生了由环氧化物的跨二向开口而产生的C1加合物13a,b。使用路易斯酸催化剂,将环氧化物6a,b转化为二氨基环戊醇14a,
    DOI:
    10.3762/bjoc.10.262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铵导向的烯烃环氧化:动力学和机理的见解。
    摘要: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的N-取代的环状烯丙基和均烯丙基胺(衍生自环戊烯,环己烯和环庚烯)的铵定向烯烃环氧化反应,并分析了反应动力学。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确定环氧化反应的总速率和立体化学结果时,环的大小和氮上取代基的同一性都很重要。通常,在氮上具有非空间需要的取代基的仲胺或叔胺在其促进氧化反应的能力方面优于在氮上具有空间上需要的取代基的叔胺。此外,在所有情况下,(原位形成的)铵取代基指导环氧化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的能力与类似的羟基取代基相当或更好。与环己烯衍生的烯丙基和均烯丙基胺对应物相比,在环戊烯衍生和环庚烯衍生的烯丙基胺中观察到中间体环氧化物的开环速率要慢得多,从而在前两种情况下都可以分离出这些中间体。
    DOI:
    10.1021/jo30105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General Nickel-Catalyzed Hydroamination of 1,3-Dienes by Alkylamines:  Catalyst Selection, Scope, and Mechanism
    作者:Jan Pawlas、Yoshiaki Nakao、Motoi Kawatsura、John F. Hartwig
    DOI:10.1021/ja017575w
    日期:2002.4.1
    of the thermodynamics favoring the reaction of a nickel allyl with an amine to form an allylic amine, the thermodynamics favored reaction of a nickel(0) complex with allylic 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acid to form a Ni(II) allyl.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thermodynamics led us to the discovery that nickel and some palladium complexe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cid catalyze the exchange of the amino
    对各种过渡属催化剂的简单比色分析表明,DPPF、Ni(COD)(2) 和酸的组合是一种高活性的催化剂体系,用于通过烷基胺对二烯进行加氢胺化以形成烯丙胺。反应范围广;各种伯和仲烷基胺在这些催化剂的存在下与 1,3-二烯反应。详细的机理研究揭示了催化过程中涉及的各个步骤。这些研究揭示了将胺添加到 pi-烯丙基配合物的意外热力学:热力学有利于烯丙基与胺反应形成烯丙基胺,而不是热力学有利于 (0) 配合物与烯丙基的反应胺在酸存在下形成 Ni(II) 烯丙基。这些热力学的实现使我们发现和一些配合物在酸存在或不存在下催化烯丙胺基与游离胺的交换。该交换过程用于揭示各种烯丙基胺的相对热力学稳定性。此外,这种交换反应导致烯丙胺的外消旋化。因此,CN 键形成和断裂的相对速率影响二烯加氢胺化的对映选择性。这种交换反应导致烯丙胺的外消旋化。因此,CN 键形成和断裂的相对速率影响二烯加氢胺化的对映选
  • v.Braun; Kuehn, Chemische Berichte, 1927, vol. 60, p. 2554
    作者:v.Braun、Kuehn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