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3-carboxyl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3-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carboxylate;ethyl 4-(1-hydroperoxyethyl)-6-methyl-3H-1,2-dioxine-6-carboxylate
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3-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6O6
mdl
——
分子量
232.233
InChiKey
ZQWIJXPEJBERO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74.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3-carboxylate二甲基硫 作用下, 反应 12.0h, 以75%的产率得到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单线态氧的烯-二烯传递性环加成反应:乙烯基宝石效应及其在二烯多氧官能化中的应用
    摘要:
    将模型化合物1b – d的单重态氧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与双(选择性)钛酸乙酯(1a)的单线态氧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进行了比较。tiglate / angelate系统1a / 1a'的动力学顺式效应为k E / k Z = 5.2,而高宝石区域选择性没有变化。与乙烯基的进一步缀合使得能够进行模式选择过程,即,[4 + 2]环加成对烯反应。对于二烯1e – g,研究了甲基化对烯键反应的模式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位点特异性影响。。分别对γ,δ-二甲基化和α,γ,δ-三甲基化的底物1h和1i观察到乙烯基类宝石效应。相应的苯基化底物1j - 1显示出相似的模式选择性,因为单甲基化1j仅表现出[4 + 2]反应性,而串联产物12和14分别从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底物1k和1l中分离出来。乙烯基类宝石效应有利于从底物形成1,3-二烯,因此,观察到二次单线态氧的添加产生了氢过氧-1,2-二氧六环19和20以烯-二
    DOI:
    10.1021/jo5000434
  • 作为产物:
    描述:
    反式-2-甲基-2-丁烯醛 在 tetraphenylporphyrin 作用下, 以 氘代氯仿甲苯 为溶剂, 反应 53.0h, 生成 ethyl 5-(1-hydroperoxyethyl)-3-methyl-3,6-dihydro-1,2-dioxine-3-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单线态氧的烯-二烯传递性环加成反应:乙烯基宝石效应及其在二烯多氧官能化中的应用
    摘要:
    将模型化合物1b – d的单重态氧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与双(选择性)钛酸乙酯(1a)的单线态氧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进行了比较。tiglate / angelate系统1a / 1a'的动力学顺式效应为k E / k Z = 5.2,而高宝石区域选择性没有变化。与乙烯基的进一步缀合使得能够进行模式选择过程,即,[4 + 2]环加成对烯反应。对于二烯1e – g,研究了甲基化对烯键反应的模式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位点特异性影响。。分别对γ,δ-二甲基化和α,γ,δ-三甲基化的底物1h和1i观察到乙烯基类宝石效应。相应的苯基化底物1j - 1显示出相似的模式选择性,因为单甲基化1j仅表现出[4 + 2]反应性,而串联产物12和14分别从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底物1k和1l中分离出来。乙烯基类宝石效应有利于从底物形成1,3-二烯,因此,观察到二次单线态氧的添加产生了氢过氧-1,2-二氧六环19和20以烯-二
    DOI:
    10.1021/jo50004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ew Directing Mode for Singlet Oxygen Ene Reactions: The Vinylogous Gem Effect Enables a <sup>1</sup>O<sub>2</sub> Domino Ene/[4 + 2] Process
    作者:Axel G. Griesbeck、Alan de Kiff
    DOI:10.1021/ol4009602
    日期:2013.5.3
    The singlet oxygen reactions of 4-methyl-2,4-hexadienoates E,E- and E,Z-4 proceed in a highly mode selective and regioselective domino process. The initial product is the allylic hydroperoxide 5 directed by a vinylogous gem effect. The subsequent 1O2 [4 + 2] cycloaddition delivers a 3:2 diastereoisomeric mixture of 1,2-dioxanes 8 in a one-pot process. The identical protocol delivers from the more reactive
    4-甲基-2,4-己二酸酯E,E-和E,Z-4的单线态氧反应以高度模式的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多米诺过程进行。初始产物是由乙烯基类宝石效应引导的烯丙基氢过氧化物5。随后的1O2 [4 + 2]环加成反应以一锅法提供了1,2-二恶烷8的3:2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相同的方案从反应性更强的α-甲基化底物E,E-10和E,Z-10提供了优异的一级区域选择性的1,2-二恶烷13。
  • Ene–Diene Transmissive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with Singlet Oxygen: The <i>Vinylogous Gem Effect</i> and Its Use for Polyoxyfunctionalization of Dienes
    作者:Angelika Eske、Bernd Goldfuss、Axel G. Griesbeck、Alan de Kiff、Margarethe Kleczka、Matthias Leven、Jörg-M. Neudörfl、Moritz Vollmer
    DOI:10.1021/jo5000434
    日期:2014.2.21
    trimethylated substrates 1k and 1l, respectively. The vinylogous gem effect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1,3-dienes from the substrates, and thus, secondary singlet oxygen addition was observed to give hydroperoxy-1,2-dioxenes 19 and 20 in an ene–diene transmissive cycloaddition sequence. These products were reduced to give alcohols (16, 17, and 18) or furans (24 and 25), respectively, or treated with titanium(IV) alkoxides
    将模型化合物1b – d的单重态氧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与双(选择性)钛酸乙酯(1a)的单线态氧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进行了比较。tiglate / angelate系统1a / 1a'的动力学顺式效应为k E / k Z = 5.2,而高宝石区域选择性没有变化。与乙烯基的进一步缀合使得能够进行模式选择过程,即,[4 + 2]环加成对烯反应。对于二烯1e – g,研究了甲基化对烯键反应的模式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位点特异性影响。。分别对γ,δ-二甲基化和α,γ,δ-三甲基化的底物1h和1i观察到乙烯基类宝石效应。相应的苯基化底物1j - 1显示出相似的模式选择性,因为单甲基化1j仅表现出[4 + 2]反应性,而串联产物12和14分别从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底物1k和1l中分离出来。乙烯基类宝石效应有利于从底物形成1,3-二烯,因此,观察到二次单线态氧的添加产生了氢过氧-1,2-二氧六环19和20以烯-二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过甲酸 过氧化氢,1,1-二甲基己基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 过氧乙酰亚胺酸 辛基过氧化物 环己基过氧化氢化物 特戊基过氧化氢 氯(氢过氧)甲烷 氫過氧化乙基 氢过氧甲基-环己烷 氢过氧环戊烷 氢过氧基甲烷 氢过氧(甲氧基)甲烷 庚基氢过氧化物 叔己基过氧化氢 叔丁基过氧化氢 二氯(氢过氧)甲烷 乙基-(2-氢过氧基丙-2-基)二氮烯 丙基氢过氧化物 丁基氢过氧化物 8a-氢过氧基-2,3,4,4a,5,6,7,8-八氢-1H-萘 5-甲基-2-己基过氧化氢 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甲基胺 4-氢过氧基-2-戊酮 4-异丙基-1-甲基-2,5-环己二烯-1-基氢过氧化物 4-乙烯基-4-氢过氧基环己烯 4-[(1,1-二甲基乙基)过氧]-1,1,4-三甲基戊基氢过氧化物 3-甲基-3-戊烷基氢过氧化物 3-环己烯基氢过氧化物 3-溴-2-甲基丁烷-2-基过氧化氢 2-过氧化丁酮 2-羟基过氧-2-甲基环己酮 2-癸基过氧化氢 2-环己烯-1-基氢过氧化物 2-氯-1-甲氧基乙基过氧化氢 2-氢过氧基戊烷 2-氢过氧基庚烷 2-氢过氧基丙烷 2-氢过氧基丙-2-基-甲基二氮烯 2-氢过氧-2-甲基丙酸 2-丁基偶氮-2-丙基氢过氧化物 2,5-二甲基正己烷-2,5-二甲羟基过氧化物 2,2-过氧化二氢丙烷 1-甲氧基乙基过氧化氢 1-甲氧基-2-(2-辛氧基-乙氧基)-乙-1-基-过氧化氢 1-甲基环己基过氧化氢 1-氢过氧基-4-甲基戊烷-2-酮 1-氢过氧十五烷 1-氢过氧十一烷 1-氢过氧-1-甲基环戊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