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2-amino-1H-benzo[d]imidazole-1-yl)benzonitri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2-amino-1H-benzo[d]imidazole-1-yl)benzonitrile
英文别名
4-(2-Aminobenzimidazol-1-yl)benzonitrile
4-(2-amino-1H-benzo[d]imidazole-1-yl)benzonitri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0N4
mdl
MFCD11202318
分子量
234.26
InChiKey
NNZOXLJEBHYRN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7.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苯并咪唑4-碘氰基苯copper(l) iodide8-羟基喹啉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19%的产率得到4-(2-amino-1H-benzo[d]imidazole-1-yl)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2-氨基苯并咪唑作为有效抗疟药的发现和开发
    摘要:
    恶性疟原虫对一线抗疟药(包括青蒿素联合疗法)的耐药性的出现凸显了对通过新作用机制起作用的新分子的需求。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系列 2-氨基苯并咪唑的设计、合成和抗疟活性,其具有对药效团至关重要的苯酚部分。两种有效分子对恶性疟原虫3D7 菌株的IC 50值分别为 42 ± 4 ( 3c ) 和 43 ± 2 nM ( 3g ),并且对氯喹 (Dd2)、青蒿素 (Cam3.II C580Y ) 和Pf耐药菌株具有高效力ATP4 抑制剂 (SJ557733),同时对人类细胞没有细胞毒性(HEK293,IC 50  > 50 μM)。最有效的分子具有 4,5-二甲基取代苯酚 ( 3r ),其对恶性疟原虫3D7的 IC 50值为 6.4 ± 0.5 nM ,表明活性比母体分子增加了 12 倍。含有N 1取代苯酚的 2-氨基苯并咪唑代表了一类在体外对恶性疟原虫具有高效力的新型分子疟疾和低细胞毒性。它们具有
    DOI:
    10.1016/j.ejmech.2021.1135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2-aminobenzimidazoles as potent antimalarials
    作者:Shane M. Devine、Matthew P. Challis、Jomo K. Kigotho、Ghizal Siddiqui、Amanda De Paoli、Christopher A. MacRaild、Vicky M. Avery、Darren J. Creek、Raymond S. Norton、Peter J. Scammells
    DOI:10.1016/j.ejmech.2021.113518
    日期:2021.10
    emergenc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resistance to frontline antimalarials, including 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ie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new molecules that act via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Herein, we report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y of a series of 2-aminobenzimidazoles, featuring a phenol moiety that is crucial to the pharmacophore. Two potent molecules exhibited IC50
    恶性疟原虫对一线抗疟药(包括青蒿素联合疗法)的耐药性的出现凸显了对通过新作用机制起作用的新分子的需求。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系列 2-氨基苯并咪唑的设计、合成和抗疟活性,其具有对药效团至关重要的苯酚部分。两种有效分子对恶性疟原虫3D7 菌株的IC 50值分别为 42 ± 4 ( 3c ) 和 43 ± 2 nM ( 3g ),并且对氯喹 (Dd2)、青蒿素 (Cam3.II C580Y ) 和Pf耐药菌株具有高效力ATP4 抑制剂 (SJ557733),同时对人类细胞没有细胞毒性(HEK293,IC 50  > 50 μM)。最有效的分子具有 4,5-二甲基取代苯酚 ( 3r ),其对恶性疟原虫3D7的 IC 50值为 6.4 ± 0.5 nM ,表明活性比母体分子增加了 12 倍。含有N 1取代苯酚的 2-氨基苯并咪唑代表了一类在体外对恶性疟原虫具有高效力的新型分子疟疾和低细胞毒性。它们具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