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1-(4-nitrophenylsulfonyl)-1H-benzimidazo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1-(4-nitrophenylsulfonyl)-1H-benzimidazole
英文别名
2-Chloro-1-(4-nitrophenyl)sulfonylbenzimidazole;2-chloro-1-(4-nitrophenyl)sulfonylbenzimidazole
2-chloro-1-(4-nitrophenylsulfonyl)-1H-benzimidazo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8ClN3O4S
mdl
——
分子量
337.743
InChiKey
QXFZYVGVQKOOI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苯并咪唑对硝基苯磺酰氯4-二甲氨基吡啶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58%的产率得到2-chloro-1-(4-nitrophenylsulfonyl)-1H-benz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咪唑,吲唑,苯并噻唑和噻唑的磺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建模,合成,抗菌和细胞毒性评估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酰胺键的杂环分子,并筛选了其抗菌活性。期间使用broath稀释法筛选抗菌,发现分子是高度活性(MIC值50-3.1微克/毫升)对不同的人类病原体,即B. cer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最有效的抗大肠杆菌。在FIC测定过程中观察到了很大的协同作用,其中分子与参考药物氯霉素和磺胺甲恶唑一起使用。组合的MIC值–变化的测试化合物浓度和参比药物的½MIC或变化的参考药物浓度和参比化合物的½MIC降低到1/ 4或1 / 32的原始值,从而指示组合为4-32倍,比试验分子更有效。该分子还显示出对PBM,CEM和VERO细胞系的低细胞毒性。结果肯定地表明了使用组合方法开发铅系抗菌剂的情况。
    DOI:
    10.1016/j.bmc.2018.05.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lecular modeling, synthesis, antibacterial and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of sulfonamide derivatives of benzimidazole, indazole, benzothiazole and thiazole
    作者:Farha Naaz、Ritika Srivastava、Anuradha Singh、Nidhi Singh、Rajesh Verma、Vishal K. Singh、Ramendra K. Singh
    DOI:10.1016/j.bmc.2018.05.015
    日期:2018.7
    A new series of heterocyclic molecules bearing sulfonamide linkag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creen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During antibacterial screening using broath dilution method, molecule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active (MIC value 50–3.1 µg/mL) against different human pathogens, namely B. cerus, S. aureus, E. coli and P. aeruginosa, and most effective against E. coli. A great synergistic
    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酰胺键的杂环分子,并筛选了其抗菌活性。期间使用broath稀释法筛选抗菌,发现分子是高度活性(MIC值50-3.1微克/毫升)对不同的人类病原体,即B. cer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最有效的抗大肠杆菌。在FIC测定过程中观察到了很大的协同作用,其中分子与参考药物氯霉素和磺胺甲恶唑一起使用。组合的MIC值–变化的测试化合物浓度和参比药物的½MIC或变化的参考药物浓度和参比化合物的½MIC降低到1/ 4或1 / 32的原始值,从而指示组合为4-32倍,比试验分子更有效。该分子还显示出对PBM,CEM和VERO细胞系的低细胞毒性。结果肯定地表明了使用组合方法开发铅系抗菌剂的情况。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