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1-methyl-2-imidazolyl)-1H-benzimidazole-5-carboxyl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1-methyl-2-imidazolyl)-1H-benzimidazole-5-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2-(1-methyl-1H-imidazol-2-yI)-1H-benzimidazole-5-carboxylate;methyl 2-(1-methylimidazol-2-yl)-3H-benzimidazole-5-carboxylate
Methyl 2-(1-methyl-2-imidazolyl)-1H-benzimidazole-5-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2N4O2
mdl
——
分子量
256.264
InChiKey
XJGLOCFTMIDRL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72.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氨基苯甲酸甲酯1-甲基-1H-咪唑-2-甲醛氧气三氯化铁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1.0h, 以83%的产率得到Methyl 2-(1-methyl-2-imidazolyl)-1H-benzimidazole-5-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催化 Fe(III)/Fe(II) 氧化还原循环向稠杂环的合成效用:取代苯并咪唑、双苯并咪唑和咪唑并吡啶衍生物的简便方法
    摘要:
    已经研究了催化 Fe(III)/Fe(II) 氧化还原循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通过芳香邻二胺与芳香醛和杂环醛的氧化偶联来合成各种苯并咪唑、双苯并咪唑和咪唑并吡啶衍生物不同类型的取代基。进一步证明,这种通用且方便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迅速提供许多新型双苯并咪唑类 Hoechst 33 258 类似物,以作为荧光核酸结合探针的潜在开发。这里介绍了三十种不同化合物的成功制备和表征。
    DOI:
    10.1055/s-2000-71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Utility of Catalytic Fe(III)/Fe(II) Redox Cycling Towards Fused Heterocycles: A Facile Access to 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 Bisbenzimidazole and Imidazopyridine Derivatives
    作者:Malvinder P. Singh、Sanjita Sasmal、Wei Lu、Manashi N. Chatterjee
    DOI:10.1055/s-2000-7111
    日期:——
    A catalytic Fe(III)/Fe(II) redox cycling approach has been examined and applied towards synthesis of a wide range of benzimidazole, bis-benzimidazole and imidazopyridine derivatives from oxidative coupling of aromatic ortho-diamines with aromatic as well as heterocyclic aldehydes bearing different types of substituents. This versati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has further proven to be particularly useful
    已经研究了催化 Fe(III)/Fe(II) 氧化还原循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通过芳香邻二胺与芳香醛和杂环醛的氧化偶联来合成各种苯并咪唑、双苯并咪唑和咪唑并吡啶衍生物不同类型的取代基。进一步证明,这种通用且方便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迅速提供许多新型双苯并咪唑类 Hoechst 33 258 类似物,以作为荧光核酸结合探针的潜在开发。这里介绍了三十种不同化合物的成功制备和表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