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对大鼠急性经口LD₅₀ > 5000 mg/kg,小鼠急性经皮LD₅₀ > 2000 mg/kg。该物质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且不致畸变,在Ames试验中结果为阴性。在48小时测试中,其对水蚤的LC₅₀ > 100 mg/L;96小时内,其对水藻的EC₅₀ > 100 mg/L。
化学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为128~130℃,蒸气压小于7.4×10⁻⁶ Pa。在25℃时水中溶解度约为3.5 mg/L。田间半衰期为7天。
用途新颖的肟酯类化合物,是一种广谱选择性芽后除草剂,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及咪唑酮类除草剂相似,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对水稻、普通小麦和结缕草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高效性,在防治稗草、大穗看麦娘、辣蓼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对水稻和普通小麦安全。药效发挥较慢,施药后需两周左右才能完全抑制杂草生长。用药范围宽泛,对于不同阶段的稗草(1.5~6.5叶期)均有效,在2.5~3.5叶期时,每公顷使用10 g即可达到100%防除效果;而在3.5~4.5叶期,则需增加至20 g/hm²才能完全控制。
生产方法将2,6-二羟基苯甲酸(1)酰化得2,6-二乙酰基氧基苯甲酸(2)。随后,经亚硫酰氯活化并与二苯甲酮肟(3)在低温下酯化。产物在碳酸钾存在下以DMF为溶剂与4,6-二甲氧基-2-甲磺酰嘧啶反应得最终产物嘧啶肟草醚。
操作步骤:称取2,6-二羟基苯甲酸1.5 g(10 mmol)和乙酐10 mL(0.1 mol),加热至80℃,搅拌3小时。将反应物倾入冰水中放置6小时,过滤后自然干燥得白色固体2,6-二乙酰基氧基苯甲酸2.1 g。未经纯化处理,将上述白色固体溶解于5 mL二氯甲烷中,在0℃下滴加亚硫酰氯(2.0 mmol)与5 mL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室温反应2小时后蒸出产物。所得产物溶于5 mL二氯甲烷中,在-20℃下滴加入二苯甲酮肟(10 mmol),并在相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将反应物倾入水中,用乙醚萃取并用水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后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得产品2.7 g。
接着,在DMF(5 mL)中分批加入4,6-二甲氧基-2-甲磺酰基嘧啶(9.6 mmol),与化合物(4)(4.8 mmol)和碳酸钾(7.2 mmol)混合加热至80℃,反应15小时。将反应物用水稀释后乙醚萃取,并用碳酸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后再次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得嘧啶肟草醚1.5 g,熔点为128~130℃。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pyrimidin-2-yl)oxybenzoic acid | 160773-23-9 | C11H8N2O3 | 216.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