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氟虫腙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日本Nohyaku农药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新型缩氨基脲类杀虫剂。其英文通用名称为metaflumizone,化学名称(IUPAC):(E+Z)-2-[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三氟甲氧基苯)联氨羰草酰胺。该杀虫剂于2006年在哥伦比亚首次登记,并随后获得希腊、奥地利和德国等欧盟国家的批准,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及卫生害虫的防治。
巴斯夫公司在我国申请的专利已于2011年6月14日到期,主要制剂包括24%悬浮剂(艾法迪)。
药理作用氰氟虫腙是一种全新的杀虫剂,通过附着在钠离子通道的受体上阻碍钠离子通行。与菊酯类或其他化合物无交互抗性。该药主要是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且没有内吸作用。对于各龄期的靶标害虫、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取食后,氰氟虫腙进入虫体,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冲动导致害虫过度放松和麻痹。数小时后,害虫停止取食,1至3天内死亡。
毒性氰氟虫腙原药的大鼠急性经口LD50 (M, F) > 5000 mg/kg b.w、急性经皮LD50(M, F) > 5000 mg/kg b.w、急性吸入LC50(M, F) > 5.2 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对猪皮肤无致敏性;阿mes试验呈阴性;鹌鹑经口LD50 > 2000 mg/kg、蜜蜂经口LD50 > 106 mg/只蜜蜂(48小时)、鲑鱼LC50 > 343 ng/g(96小时)。氰氟虫腙对鸟类的急性毒性较低,对蜜蜂低危险。由于在水中能迅速水解和光解,对水生生物无实际危害。
化学性质氰氟虫腙原药为白色晶体粉末状,微弱芳香味。该杀虫剂具有低毒、环保的特点,并且没有内吸作用。
用途氰氟虫腙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叶螟、二化螟、玉米螟、豆荚螟、甜菜夜蛾、棉铃虫、棉红铃虫、菜粉蝶、甘蓝夜蛾、小菜蛾、菜心野螟、小地老虎等害虫。对于鞘翅目害虫如马铃薯叶甲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对半翅目害虫盲蝽象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试验表明,24%悬浮剂可以施用于靶标害虫的所有生长阶段,尤其对高龄幼虫(三龄以上)同样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