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ibromobiphenyl (DBBP) and 2,2′,6,6′-tetrabromo-1,1′-biphenyl (TBBP), show completely different reaction pathways on a Ag(111) surface, leading to the selective formation of dibenzo[e,l]pyrene and biphenylene dimer, respectively. By combining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e unravel the underlying
我们报告了一个示例,该示例证明了表面支持的反应和分子吸附配置之间的明显相互依赖性。两个具有两个和四个
溴取代基的基于
联苯的分子,即 2,2'-二
溴联苯 (D
BBP) 和 2,2',6,6'-四
溴-1,1'-
联苯 (T
BBP),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反应Ag(111) 表面上的通路,导致二苯并[ e , l的选择性形成]
芘和
联苯二聚体,分别。通过结合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揭示了潜在的反应机制。脱
溴后,双自由基
联苯可以通过表面 Ag 吸附原子稳定,而四自由基
联苯由于其在 Ag(111) 上的极端不稳定性而经历自发的分子内环化。D
BBP和T
BBP之间这种不同的
化学吸附诱导的前体状态因此在进一步退火后导致不同的反应途径。此外,使用键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扫描隧道光谱,我们以原子精度确定了包含 4、6 和 8 元环的
联苯二聚体产物的键长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