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氢化铝 | 7784-21-6

中文名称
氢化铝
中文别名
三氢化铝
英文名称
aluminium
英文别名
aluminum;Al;Aluminum hydride;alumane
氢化铝化学式
CAS
7784-21-6
化学式
Al
mdl
——
分子量
26.9815
InChiKey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decomposes at 160℃ [HAW93]
  • 密度:
    1.45
  • 溶解度:
    与H2O反应
  • 物理描述:
    Aluminum hydride appears as a colorless to white solid.
  • 稳定性/保质期:
    1. 氢化铝是一种无色固体,对热不稳定,在150~200℃时分解。准确的分解温度因生成条件而异。氢化铝作为强还原剂,遇水或湿气会发生爆炸反应并释放氢气;在光照后也会分解。在-10℃的封闭容器中可以保存一年。它极易溶于四氢呋喃中,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为0.2mol/L。在乙醚中合成的产物是由AlH₃和乙醚按摩尔比0.29~0.33构成的加成物。不含乙醚的产物是将AlH₃的乙醚溶液加入到特别过量的戊烷或己烷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一旦从乙醚中析出就不会再溶于乙醚中。如果有强的路易斯碱L存在,则会生成LAlH₃或者L₂AlH₃并溶解。 2. 氢化铝溶液不会自燃,但与水、酸类或潮湿空气接触时有燃烧危险,并且与氧化剂反应剧烈。氢化铝溶液必须现用现制备,大约3天后就会降解,因此不可能长时间保存。使用时必须谨慎小心。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8
  • 重原子数:
    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Dermatotoxin - 皮肤烧伤。
Dermatotoxin - Skin burns.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4.3
  • 储存条件:
    在氮气中储存。

SDS

SDS:c19f192978a446ba0f6d537fe3ad337a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化铝;三氢化铝
化学品英文名称: Aluminium hydride;Aluminum trihydr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7784-21-6
分子式: A 1 H 3
分子量: 3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氢化铝;三氢化铝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眼睛、鼻、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长期作用可引起尘肺。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砂土。禁止用水、二氧化碳、泡沫、干粉、1211灭火剂。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干燥砂土混合,小心扫起,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收集送至空旷地方,倒入大量水中,经分解稀释后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至灰色粉末或固体。
pH:
熔点(℃): (分解)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分子式: A 1 H 3
分子量: 30.01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还原剂、聚合催化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不稳定
禁配物: 酸类、醇类、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可分解。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氢气、氧化铝、水。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3021
UN编号: 246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防止阳光直射。在氮气中操作处置。保持容器密封。防止受潮和雨淋。应与酸类、氧化剂、醇类等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6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

氢化铝是一种聚合型氢化物,为无色至白色六方晶系晶体。它对热不稳定,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99。加热到150~200℃时会分解,确切的分解温度因生成条件而异。氢化铝是强还原剂,遇水及湿空气会爆炸反应生成氢气;光照也能促进其分解。它易溶于四氢呋喃和乙醚,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为0.2mol/L,在乙醇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并能与乙醇反应释放出氢气。

国际大型试剂公司销售氢化铝,可通过在乙醚溶液中三氯化铝与氢化铝锂反应制备。去除氯化锂沉淀后的氢化铝乙醚溶液需立即使用;否则,氢化铝会在大约30分钟内以包含乙醚的固体形式析出。

爆炸物危险特性

遇水或湿气分解生成氢气并爆炸。

可燃性危险特性

接触氧气、热源和火焰时分解产生氢气易燃;接触氧化剂亦易燃。

储运特性

库房需通风且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职业标准

短时间暴露限值(TWA):2毫克/立方米。铝含量为2毫克/立方米。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Divergent Cascade Reactions of Arylalkynols with Homopropargylic Amines or Electron-Deficient Olefins: Access to the Spiro-Isobenzofuran-<i>b</i>-pyrroloquinolines or Bridged-Isobenzofuran Polycycles
    作者:Lun Wang、Lingyan Liu、Weixing Chang、Jing Li
    DOI:10.1021/acs.joc.8b00691
    日期:2018.8.3
    Two divergent cascade reactions of arylalkynols with homopropargylic amines or electron-deficient olefins were developed to synthesize the spiro-isobenzofuran-b-pyrroloquinolines or bridged-isobenzofuran heterocycles in good yields, respectively. One reaction actually involved intramolecular 5-endo-dig hydroamination cyclization–protonation of homopropargylic amines to give cycloiminium ions and intramolecular
    研究了芳基炔醇与均炔丙基胺或缺电子烯烃的两个发散级联反应,分别以高收率合成了螺-异苯并呋喃-b-吡咯并喹啉或桥-异苯并呋喃杂环。一个反应实际上涉及分子内5-内挖加氢胺化环化-均炔丙基胺的质子化反应得到环亚胺离子和分子内5-外挖加氢烷氧基化芳基炔醇的环化反应生成带有外环双键的异苯并呋喃,然后在反应中进行非典型的Povarov型反应PtCl 2 / FeCl 3的存在助催化剂。另一个经历了炔醇的分子内加氢烷氧基化环异构化,随后与亲二烯体正常[4 + 2] cycoaddition。在本文中,芳基炔醇既充当“被掩蔽的”富电子的烯烃又充当“被掩蔽的”富电子的二烯。
  • Consolidation of Sm2Fe17N3 magnets with Sm-based eutectic alloy binder
    作者:Kohei Otogawa、Kenta Takagi、Toru Asahi
    DOI:10.1016/j.jallcom.2018.02.266
    日期:2018.5
    Abstract Consolidation of Sm2Fe17N3 powder with a new Sm-based alloy as a metal binder was examined.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Sm-based alloy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Sm-Fe-Cu-Al alloy having a low melting point of 495 °C, which is more than 100 °C lower tha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Sm2Fe17N3. 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Sm-Fe-Cu-Al alloy ingot was a SmCu/Sm eutectic structure
    摘要 研究了用新型 Sm 基合金作为金属粘合剂对 Sm2Fe17N3 粉末的固结。对各种 Sm 基合金的研究导致发现了 Sm-Fe-Cu-Al 合金,其熔点为 495°C,比 Sm2Fe17N3 的热分解温度低 100°C 以上。Sm-Fe-Cu-Al合金锭的金相组织为SmCu/Sm共晶组织,含有固溶Fe、Cu和Al。将作为粘合剂的粉碎的 Sm-Fe-Cu-Al 粉末与 Sm2Fe17N3 粉末混合,并通过电流烧结设备对该混合物进行热压。Sm-Fe-Cu-Al 合金粘结剂在固结后不会对 Sm2Fe17N3 的磁化产生不利影响。添加粘合剂的 Sm2Fe17N3 热压压坯成功地在很宽的热压温度范围内保持了原料粉末的矫顽力,而不含添加剂的 Sm2Fe17N3 热压坯表现出矫顽力的显着降低。因此,Sm-Fe-Cu-Al 合金粘结剂克服了 Sm2Fe17N3 磁体的最弱点。XRD 分析表明 Sm-Fe-Cu-Al
  • Effect of element types on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of Al-TM-RE ternary metallic glasses using electron structure guiding
    作者:Nianchu Wu、Jingbao Lian、Rui Wang、Ronghua Li、Wei Liu
    DOI:10.1016/j.jallcom.2017.06.262
    日期:2017.11
    Abstract The effect of TM (transition metal, Fe, Co, Ni) and RE (rare earth, La, Ce, Sm, Y, Gd, Er, Pr) element types on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GFA) of Al 86 TM 9 RE 5 ternary alloy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ermi sphere - Brillouin zone interaction. The effect of TM element is primarily on the electron hybridization between Al atoms and TM atoms, affecting the diameter of
    摘要 TM(过渡金属、Fe、Co、Ni)和RE(稀土、La、Ce、Sm、Y、Gd、Er、Pr)元素类型对Al 86 TM 9 玻璃形成能力(GFA)的影响基于费米球-布里渊区相互作用的概念研究了RE 5 三元合金系统。TM元素的作用主要是影响Al原子和TM原子之间的电子杂化,影响费米球的直径(2 KF )。而稀土元素的影响主要是伪布里渊区(KP)直径的变化。使用光谱实验监测它们对费米能级和布里渊区大小的影响。的| δ | = | KP -2 KF | 提出了评估 GFA 对 TM 和 RE 元素的影响的标准。
  •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m2(Fe1−xMx)17Ny nitrides (M = Co, Ni, Al, Ti, V)
    作者:Bo-Ping Hu、Xiao-Lei Rao、Jian-Min Xu、Gui-Chuan Liu、Fei Cao、Xiao-Lin Dong、Hua Li、Lin Yin、Zhong-Ren Zhao
    DOI:10.1016/0304-8853(92)90338-o
    日期:1992.8
    thermal stability,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m 2 (Fe 1− x M x ) 17 N y nitrides (M = Co, Ni, Al, Ti and V)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urie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Co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s with Ni or Al concentration.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M s and the anisotropy field B a at room temperature of Sm 2 (Fe 1 - x Co x ) 17 N y both reach their maxima of 147 J/T kg and 15.5 T respectively
    摘要 研究了 Sm 2 (Fe 1− x M x ) 17 N y 氮化物(M = Co、Ni、Al、Ti 和 V)的热稳定性、结构和磁性能。居里温度随 Co 浓度升高,但随 Ni 或 Al 浓度降低。Sm 2 (Fe 1 - x Co x ) 17 N y 在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M s 和各向异性场B a 分别达到147 J/T kg 和15.5 T 的最大值。所有氮化物都在 ≈ 650°C 的类似温度下开始分解。
  • Molar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LnAl2 compounds
    作者:C Colinet、A Pasturel、K.H.J Buschow
    DOI:10.1016/0021-9614(85)90040-0
    日期:1985.12
    Abstract The enthalpy of solution of Eu in Al and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LnAl 2 (Ln =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and Yb) were determined by dissolution calorimetry, using a calorimeter based on liquid aluminium.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model predictions.
    摘要 Eu 在 Al 中的溶解焓和 LnAl 2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Ln = La、Ce、Pr、Nd、Sm、Eu、Gd、Tb、Dy、Ho、Er、Tm 和 Yb)分别为通过溶解量热法测定,使用基于液体铝的量热计。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进行了比较。
查看更多